第3章 饥荒之年(1 / 2)

陈阳接着问道:“多谢大哥!请问怎么称呼,敢问究竟发生了什么事?”

中年汉子道:“我叫李大牛,我和家人,是从陕西一路逃荒,到山西这里的。”

“从去年开始,整整半年,我们陕西地界,滴雨未下,田地干裂,庄稼颗粒无收。”

“还爆发了蝗灾,和瘟疫,唉……”

李大牛继续说道:“到了八九月,野菜都被挖光了,人们只能上山寻找能吃的东西。”

“一开始,蓬草籽也能吃,但很快找不到了。”

李大牛回忆道:“各种树皮里,榆树皮的味道还算好点。”

“再后面树皮也被剥光了,有些人为了活下去,开始挖掘山中的石块来吃……”

陈阳听得难以置信,问道:“石头……怎么能吃?”

李大牛苦笑道:“那种石头叫青叶石,味道腥膻油腻,吃下去虽然能暂时缓解饥饿感。”

“可没过几天,就会因为腹胀而死。”

此时,在李大牛边上,有一个二十几岁左右的青年,叫赵二虎。

他愤愤的说道:“其实……粮食还是有卖的……”

“都被有钱有势的人控制在手里。”

“现在从南边运过来的粮食,在陕西地界,囤积居奇,卖到了一石粮食十两至二十五两的价格。”

“我们没有钱,吃不起那么贵的粮食,要知道,原来的粮食一两白银能买到一石。”

李大牛和赵二虎,无奈地叹息着。

陈阳是个历史爱好者,尤其是明朝的历史。

这个时代的大明王朝,连年的天灾人祸让百姓民不聊生。

内有农民起义军,外有后金的双重威胁。

崇祯皇帝虽然勤政,但他志大才疏,刻薄寡恩,识人不明。

屡屡发布错误的政策,延续了两百多年的大明王朝,由此走向末路。

在崇祯元年(1628年),大明人口还有一点七亿左右。

后来爆发了饥荒和瘟疫。

又有李自成、张献忠等农民军与明军的长期混战。

以及和后金的战争,直接导致大量人口死亡。

到南明灭亡(1662年)。

三十四年间,中国人口只剩下六千万,损失了一亿多的人口。

如果没有这场浩劫,这个世界的中华,将无比强大,也可能一直屹立在世界之巅。

也就没有后世,屈辱的近代史。

现在有了,来回穿越的能力,陈阳想着可以通过穿越赚钱,变强。

再试着改变一下,历史的走向。

可以帮一下这些流民,陈阳在心中盘算着,明朝和现代粮食的价格。

明朝的一石粮食等于现代的一百五十斤。

现代大米的零售价格大约在三元一斤左右。

如果按照批发价格来算可能还要便宜一些。

这样计算下来,一百五十斤粮食。

在现代的成本价值大约就是四百五十元人民币。

虽然自己负债百万,但是这点粮食还是有钱买的,救济一下这些流民。

多出来的粮食再拿去卖点钱。

赚了白银后,再将白银换成黄金。

明朝的白银和黄金的兑换比率,是十比一的比例。

十两白银可以兑换成一两黄金。

前段时间,陈阳看到新闻上黄金的价格又涨了。

现代黄金的价格,涨到每克780元人民币左右。

如果按十两白银卖一石粮食的价格来计算。

这十两白银在明朝,可以兑换成一两黄金。

一两等于现代的37.3克,按照每克780元的价格,总价值就是元。

而一石粮食在现代的成本仅仅是450元。

这意味着每一石粮食的倒卖利润高达元。

这个数字让陈阳内心震撼不已,他在心中惊叹道:“这简直就是暴利啊!”

这时,李大牛六岁的女儿小花,带着哭腔喊道:“爹,我饿!”

李大牛忙应道:“锅里煮着呢,快好了。”

“爹,我不要吃草……”

小女孩的声音哽咽着,眼泪在眼眶里打转。

“哥哥……哥哥就是吃草,吃死的……”