第929章 月背褶皱与跳跃理论(1 / 2)

阿水传来的紧急通讯如同一道冰冷的电流,瞬间刺穿了何雨柱沉浸在空间跳跃理论中的思绪。

“月球背面?空间褶皱?与苏同志能量场吻合?”

何雨柱的意识猛地从“创世余烬”节点中抽离,回归肉身。他豁然睁开眼,屋内一片漆黑,只有窗外稀疏的星光照进些许微光。心念一动,那张来自苏同志的纸条已出现在手中。指尖传来的不再是单纯的微凉,而是隐隐有一丝极其微弱的、如同心跳般规律的脉动,同时表面那层冰凉的流光虽肉眼难辨,但在心灯的感知下却清晰可见。

这纸条…不只是一个信息载体,更是一个信标?或者…一个监视器?

“阿水,详细报告!波动强度、持续时间、预估影响范围!青萝,监测地球生命场,尤其是四合院周边,有无异常反应!”何雨柱迅速下达指令,同时将自身感知通过“庭灵”网络提升到最高,如同无形的雷达波扫过整个院落,乃至更远的街区。

“波动持续三点七秒,强度等级判定为‘行星级低烈度扰动’,非攻击性,更类似…某种精密的空间定位或通讯锚点建立过程。影响范围局限于月球背面特定区域,未检测到对地月系引力场及近地空间的直接影响。” 阿水的分析快速而精准。“能量频谱比对确认,与昨日在四合院记录的‘苏同志’能量场残留核心频率段高度一致。”

“地球生命场未发现明显扰动。” 青萝的意念带着一丝草木特有的宁静,安抚着略显紧张的气氛。“四合院内部,混沌残骸依旧被压制,但…其‘饥饿感’似乎在缓慢提升,它在吸收夜间自然散逸的微弱负面情绪。”

不是直接攻击。何雨柱稍微松了口气,但警惕性丝毫未减。银锋信标在月球背面建立锚点?她们想做什么?长期观测?还是为后续行动做准备?那句“小心‘眼’”的警告言犹在耳,她们自己却开始在如此近的距离进行动作。

他将注意力再次集中在手中的纸条上。那微弱的脉动和流光,似乎与月球背面的空间褶皱波动存在着某种同步关联。他尝试着将一缕极其细微的心灯之力探入纸条。

没有遭到抵抗,也没有触发任何防御机制。相反,那缕能量如同滴入沙漠的水滴,瞬间被纸条吸收。紧接着,一段更加清晰、但依旧简洁的信息流反馈回来,直接映入他的意识:

“观测锚点已设立(月球静海基地遗址下方,深度17.4公里)。权限:非介入式观测。目的:监测‘变量灯塔’稳定性及‘归零之眼’注视强度。此信道单向(银锋 -> 你),低优先级,用于重大态势变更预警。勿回复。”

信息流末尾,还附带了一个极其复杂的、动态变化的能量频率图谱,似乎是用于识别未来可能通过这个“信道”传递的、更高优先级信息标识。

单向信道…重大态势预警…非介入式观测…

何雨柱默默消化着这些信息。银锋信标的态度似乎更加清晰了一些。她们选择了一个足够近(月球)又能保持安全距离的位置设立观测点,明确表示了“非介入”原则,但又提供了一个单向的预警通道。这符合她们“中立观测者”的自我定位,同时也表明,她们确实认为“归零之眼”的威胁是真实且迫近的,以至于需要建立这种直接的(虽然是单向的)联系。

是福是祸,暂时难料。但至少,对方展现了一定的透明度(或者说,是她们愿意展现的部分)。这个突然出现的“月球锚点”,虽然令人意外,但就目前来看,并非直接的敌对行动。

他将纸条小心收回储物空间,那股微弱的脉动和流光也随之隐去。眼下,他无力干预月球上的事情,只能提高警惕。当务之急,依旧是提升自身。

他的意识重新聚焦到那片刚刚有所领悟的空间跳跃理论碎片上。幽魄文明作为曾经的高等文明,对宇宙时空的理解远超地球现代科学。这片碎片记载的并非成熟的技术,更像是一种基础理论框架和最初级的应用设想,涉及如何感知、利用宇宙中天然存在的微小“引力异常”和“空间褶皱”(类似于月球背面刚刚出现的那种,但规模要小得多)来实现极短距离的、非连续性的空间位移。

理论的核心在于“共鸣”与“嵌入”。不是用蛮力撕裂空间,而是通过精确的能量频率振动,与目标区域存在的微小空间结构“瑕疵”或“涟漪”产生共鸣,然后如同钥匙插入锁孔般,将自身“嵌入”其中,实现位置的瞬间切换。距离、精度、稳定性,都取决于对目标空间结构的感知精度和能量控制的微操水平。

这对何雨柱而言,无疑是打开了一扇新世界的大门。虽然他目前的精神力和能量层级,按照碎片中的描述,恐怕连进行最小尺度(例如,院内从屋门口到院中央)的稳定跳跃都极其勉强,且风险巨大,但这代表了可能性!一种无需依赖遥远未来科技,基于自身力量实现机动性的可能性!