第925章 考察将至 传承涟漪(1 / 2)

阎埠贵带来的消息,如同在刚刚稍显平静的湖面上又投下了一颗石子。上面来的考察组?点名可能要来四合院?在这个各种微妙力量于暗中涌动、宇宙烽火连天、自家后院还埋着一颗混沌“毒瘤”的节骨眼上?

这巧合,未免太过刻意。

我的眉头下意识地蹙起,暗金心灯的感知如同无形的雷达波,以四合院为中心,迅速向四周扩散,掠过青砖灰瓦,扫过胡同巷陌,试图捕捉任何一丝不寻常的能量波动或隐藏的意念。

街道办王主任……那是管辖这一片儿的基层干部,一个颇有些手腕、但也谨小慎微的中年妇女。她的传话,本身似乎并无异常,传递过来的意念残留也是常见的、对于上级检查的重视与一丝想要做出成绩的迫切。

但,“上面来的考察组”?这个范围太模糊了。是区里?市里?还是……更高?在这个信息传递尚不发达、层级分明的年代,一个含糊的“上面”,往往意味着不同寻常的来头。

“三大爷,王主任还说什么了?具体是哪个部门的考察组?来考察什么?了解民情,树立典型,这话太笼统了。” 我看向阎埠贵,语气平静,目光却带着审视。

阎埠贵推了推鼻梁上的眼镜,小眼睛里闪烁着精光,压低声音道:“王主任那边口风紧,也没说太细。就说是联合考察组,有民政方面的,好像……还有宣传口的?说是要挑选几个具有代表性的大院,作为‘邻里和睦、积极向上’的典型,可能还要登报宣传呢!”

他越说越兴奋,仿佛已经看到了自己作为四合院三大爷,在报纸上露脸的光辉时刻。“柱子,这可是千载难逢的好机会!咱们院刚开了全院大会,风气正浓,要是能被选上,那咱们院可就出了大名了!你、我、还有一大爷二大爷,脸上都有光啊!”

登报宣传?树立典型?我心中冷笑。若在平常,这或许是件好事,能带来一些实际的便利或者虚名。但现在……“庭灵”初成,内部混沌未清,外部秩序监控严密,宇宙中归零与混沌甚至可能勾结……这个时候,一个意图将四合院置于聚光灯下的“考察”,其动机就非常值得玩味了。

是单纯的政务行为?还是……某种形式的“探查”?来自秩序侧?甚至……与那潜伏的混沌残骸有所呼应?毕竟,混乱,往往也善于利用秩序的外壳。

“柱子,你看……咱们是不是得赶紧准备准备?” 阎埠贵见我沉吟不语,催促道,“院里卫生得再搞搞,各家各户也得再叮嘱叮嘱,到时候该说什么,不该说什么……”

“准备自然是要准备的。” 我打断了他的絮叨,神色淡然,“既然是上面来考察,咱们实事求是就好。院里刚开完大会,风气确实有所改善,但也不必刻意粉饰。该怎么样,就怎么样。过分的准备,反而显得心虚。”

我的话语带着一种不容置疑的定力,让阎埠贵满腔的热情和算计仿佛撞上了一堵无形的墙,噎了一下,讪讪道:“也……也是这个理儿。那……那我就按你说的,通知大家正常准备,保持现状?”

“嗯,有劳三大爷了。” 我点了点头。

阎埠贵带着一丝未能完全施展算计的遗憾,又夹杂着对明天考察的期待,转身去了。

我站在原地,意识深处与阿水、青萝、何雨水快速交流。

“扫描结果如何?附近有无异常能量聚焦或意念窥探?”

“未检测到大规模、高强度的异常能量源。” 阿水汇报,“但捕捉到数道极其微弱、分散的、带有‘记录’与‘观察’属性的意念波纹,正在南锣鼓巷区域上空徘徊,来源无法精确定位,疑似某种广域监控手段。”

“生命场感知范围内,未发现明显的恶意或混沌污染源靠近。” 青萝补充,“但空气中的‘规则张力’有所升高,仿佛有什么东西正在……‘聚焦’于此地。”

“哥,会不会是‘它们’?那些秩序侦察单位?” 何雨水担忧地问。

“不确定。” 我沉声道,“如果是秩序侧的侦察,手段应该更直接、更具备规则压迫感。这种‘考察’的形式,更像是一种……试探性的接触,或者是一种基于现有社会规则的、相对温和的探查方式。”

无论如何,这考察组的到来,必然会给本就复杂的局面增添变数。我们必须做好准备。

“雨水,明天你多留意院内普通住户的情绪和言行,尤其是贾张氏、许大茂这几个不稳定因素,必要时用庭灵的力量进行微调安抚,确保不出大乱子。”

“青萝,扩大生命场的隐匿监控范围,重点关注考察组成员,感知其生命气息和意念波动,判断其是否具备超凡特质或受到异常影响。”

“阿水,继续解析幽魄坐标,同时分出一部分算力,构建院落的简易‘信息过滤场’,防止考察组携带某些我们未知的科技或神秘侧探测设备,窥探到庭灵的核心秘密。”

“明白!”

“生命场监控已扩展。”

“信息过滤场构建中,预计两小时后完成基础覆盖。”

安排妥当,我深吸一口气,将大部分意识重新聚焦于创世余烬节点。后院的混沌残骸已被暂时孤立压制,院内事务有何雨水和青萝照看,当务之急,是接收那即将抵达的幽魄传承!

我的意识沉入暗金心灯,借助与“理念织网”的深度连接,将感知投向那遥远星海之中,正如同迷失孤舟般缓缓“漂流”而来的幽魄文明最后火种。

那是一个……极其微弱的光点。并非物质,而是一团凝聚到极致、却又濒临溃散的精神意念聚合体,其中蕴含着幽魄文明无数年积累的知识、历史、情感以及对宇宙规则的独特理解。它的状态很不稳定,光芒明灭不定,仿佛随时都会彻底融入虚无,只留下一点信息的残渣。

它前进的速度很慢,并非直线,而是在某种执念的牵引下,沿着一条曲折的、仿佛遵循着某种精神共鸣路径的轨迹,顽强地向地球,向“变量灯塔”的方向靠近。

“按照当前速度和轨迹,预计将在明天清晨时分抵达太阳系外围。” 阿水给出了大致时间表,“但其稳定性正在持续下降,预计完整接收的成功率不足百分之五十。”

“能想办法接应一下吗?” 我问。

“很难。” 阿水否定,“它的移动方式涉及高维精神层面穿梭,我们的力量难以直接干预其路径。强行接引,可能导致其结构彻底崩解。只能等待,并在其抵达时,以最温和的方式引导、接收。”

只能等待了。我凝视着那遥远而微弱的光点,心中升起一股敬意与沉重。一个文明的最后遗产,跨越星海,将希望寄托于陌生的“变量”。这份托付,不能辜负。

时间在等待与准备中悄然流逝。地球自转,夜色渐深,四合院陷入了沉睡,只有巡夜人的梆子声偶尔响起。但在无形的层面,暗流依旧涌动。

后院的混沌残骸在“锚点”被干扰后,陷入了某种焦躁的沉寂,不再试图大规模侵蚀,但其内部凝聚的恶意却愈发精纯,仿佛在积蓄力量,等待时机。

理念织网中,关于“考察组”的微弱观察意念依旧存在,如同悬在头顶的达摩克利斯之剑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