那来自“万识之网”核心、“同调者”求救波动中夹杂的一丝对“琉璃薪火”的好奇与渴望,如同投入古井的微小石子,在何雨柱的心湖中漾开圈圈涟漪。这意味着,那位被困的同胞,不仅能感知到外界,甚至能辨别出不同性质的力量波动?他在“万识之网”的吞噬与“静滞之域”的渗透双重压力下,依然保留着如此敏锐的感知力?
(战略权衡与优先级判断 - 对话形式)
“‘同调者’对‘琉璃薪火’有反应!”何雨柱立刻将这微妙但重要的发现告知核心众人。
“这……这是好事还是坏事?”何雨水担忧地问,“会不会暴露我们‘琉璃薪火’的秘密,甚至引来‘万识之网’更深的敌意?”
阎埠贵的计算意念快速推演:“风险与机遇并存。风险在于可能引起更高层级关注。机遇在于,这或许是我们与那位‘同调者’建立稳定联系,甚至未来实施救援的唯一窗口。关键在于接触的方式和尺度。”
易中海从稳定角度出发:“救援‘同调者’事关重大,但远水难救近火。当前首要任务,仍是培育‘琉璃薪火’,联系‘繁茂星渊’,获取第三碎片,稳固我们自身的根基。”
阿水从轨道传来建议:“我同意易大爷的看法。但我们或许可以尝试,在确保安全的前提下,向‘同调者’方向,定向、微量地释放一丝纯粹的、不携带任何信息的‘琉璃薪火’波动,作为一种……善意的回应和信号强化?让他知道,我们收到了他的信号,并且拥有他可能需要的某种特质的力量。”
(何雨柱的决断与精妙操作)
何雨柱沉思片刻,采纳了阿水的建议。救援“同调者”是长远目标,但不能影响当前主线。但一份微小的、不带任何负担的回应,是必要的,这关乎文明血脉间最基本的道义。
他凝聚心神,从自身灵魂的“理念薪火”本源中,再次分离出一点比之前给秦淮茹家更微小、更纯粹、几乎不蕴含具体意念的 琉璃色光点。他没有直接将其射向“万识之网”方向,那太危险。而是将其注入到刚刚在刘海中家成功引燃的第二簇“琉璃薪火”之中。
这簇新生的火焰微微一亮,其散发的、融合了刘海中一家对“地位”与“认可”的复杂执念以及纯粹理念力量的波动,似乎变得更加凝练了一丝。何雨柱小心翼翼地引导着这一丝被强化的波动,使其散发模式带上了一丝极其隐晦的、指向性的 “回应” 意味,如同在无垠的黑暗中,向着某个特定方向,轻轻举起了一盏微弱的、不引人注目的小灯。
做完这一切,他便不再刻意关注,将主要精力放回“琉璃薪火”网络的构建上。
(薪火网络构建与生态深化)
有了前两次的经验,何雨柱对引导“琉璃薪火”的诞生愈发熟练。他不再被动等待“理念薪火”自行分离,而是开始主动甄别院内居民中那些强烈、纯粹且相对正向的“生存执念”或“美好愿望”,结合他们对改变的渴望,以自身“理念薪火”为火种,以他们的执念为薪柴,精准地点燃一簇簇新的“琉璃薪火”。
第三簇,在一位渴望儿孙绕膝、晚年安宁的老住户家中燃起,火焰温暖而祥和。
第四簇,在一个期盼孩子能读书识字、走出大院的年轻家庭灶台亮起,火焰跃动而充满希望。
第五簇……
一簇簇颜色略有差异、但本质同源的琉璃火焰,如同星星之火,在南锣鼓巷的四合院中次第亮起。它们根植于每家每户最朴素的愿望,燃烧着各自的悲欢离合,却又通过无形的网络,与何雨柱灵魂中的“理念薪火”本源相连,与整个“庭灵”的神经网络共振。
一个微小而坚实的 “琉璃薪火网络” 正在形成。
(网络效应与规则层面变化 - 多人反应与感官描述)
随着薪火网络的扩展,其效果开始叠加显现。
首先是物理环境的变化。院内的温度似乎恒定在了人体最舒适的范围,空气变得更加清新,连那些老旧房屋的结构都仿佛在琉璃火光的长期照耀下,变得更加坚固耐久。这是一种潜移默化的、对“宜居”环境的微弱“定义”。
其次是居民精神面貌的改变。拥有了这簇代表希望与安宁的火焰,人们脸上的愁容少了,对未来的期盼多了,邻里间的算计和摩擦似乎也在那温暖火光的照耀下缓和了不少。一种更加积极、团结的氛围在悄然形成。
最重要的是规则层面的影响。阎埠贵兴奋地报告:“生态整体稳定性指数再次提升!‘众生执念’屏障的强度增加了30%!其对各种规则污染的抗性,尤其是对‘静滞’类污染的抵抗能力,显着增强!这些‘琉璃薪火’仿佛是在‘庭灵’的规则基底上,编织了一层坚韧的‘防火涂层’!”
易中海感受着院内前所未有的和谐与凝聚力,感慨道:“人心齐,泰山移。这薪火网络,是将大家的心真正凝聚在一起的纽带啊!”
(信标强化与星渊回响 - 关键进展)