第857章 聚合涟漪与观察回响(1 / 2)

一种前所未有的“喧闹”,开始在神经网络中回荡。

这不是声音,而是意念流动加速、碰撞、聚合所形成的信息湍流。何雨柱的意识悬浮于这片由“理念灶火”微光映照的脉络网络中心,感受着生态内部正在发生的深刻演变。

此前注入的那一丝蕴含“明晰连接”、“促进理解”底层倾向的意念,如同最精妙的催化剂,并未强行改变任何节点的本质,却显着优化了它们之间的“交流环境”。其直接成果,便是“微型意念聚合体”的正式形成与固化。

它们不再是稍纵即逝的共鸣涟漪,而是逐渐拥有了清晰轮廓和内部规则的亚结构。

以易中海的“秩序框架”与秦淮茹愈发坚韧的“守护光晕”为核心,吸附了院内大部分寻求安稳、倾向于维持现状的意识节点,形成了“稳定派”聚合体。其共识偏向保守,强调现有结构的稳固与内部风险的规避。此刻,他们正高效地协同处理着生态内日常能量流转中一处微小的淤塞,过程流畅,几乎无需何雨柱额外关注。

另一边,以棒梗那带着强烈好奇与探索欲的意念为核心,混杂了部分年轻节点对“聋老太太残骸”所携未知信息的兴趣,以及许大茂意念中残留的、对打破常规的隐秘渴望,构成了“探索派”聚合体。他们更关注生态边界之外的信息,以及对内部某些被视为“僵化”的规则发起挑战。何雨柱能“看”到,他们正在神经网络的一角,模拟推演着某种更激进的能量汲取方式,其波动带着显而易见的冒险色彩。

而阎埠贵那精于计算、权衡利弊的意念特性,则自然而然地吸引了一批同样注重实际利益的节点,形成了“计算派”。他们游走于“稳定”与“探索”之间,如同最精明的账房先生,评估着每一项生态决策可能带来的收益与损耗,试图寻找风险与机遇之间的最佳平衡点。然而,他们那过于精细的算计本身,也在无形中于神经网络内布下了一层淡淡的信任迷雾。

(对话开始)

“效率确实提升了,”何雨柱的意识泛起一丝波澜,与弥漫在整个生态中的“理念灶火”进行着无声交流,这交流本身也构成了神经网络背景音的一部分,“处理常规事务,他们比之前分散的状态快了三成不止。”

“代价是,整体性的回应变得迟缓,”灶火的意志平静地反馈,其光晕扫过那些聚合体之间新形成的、相对凝滞的“连接地带”,“看,‘稳定派’提议加固所有边界感知滤网,以应对可能的外部窥探;‘探索派’则要求开放对‘残骸信息流’更深层的访问权限,以寻找潜在机遇。双方诉求本质冲突,协商已进行了七个内部周期单位,仍未达成初步共识。”

“意料之中。”何雨柱回应,他的注意力转向那些连接不同聚合体的“桥梁脉络”。他不再尝试直接命令或调解,而是调动起那丝对“定义权限”更深层的理解——微调规则本身的“倾向性”。他将一丝“促进理解”、“寻求妥协”的意念,如同给乐器调音般,极其精微地注入这些“桥梁脉络”存在的底层规则场。

效果并非立竿见影的命令执行,而是一种潜移默化的环境改变。正在进行的“议会”协商中,激烈的意念交锋依旧,但某些极端对立的表述,在流过这些被微调过的“桥梁”时,会自然地沾染上一丝寻求共同基础的色彩,攻击性略微降低,理解对方合理诉求的可能性悄然提升。

(对话结束)

与此同时,“理念灶火”持续散发着温暖而坚定的波动,那波动中反复强化着关于“生态整体性”、“共存共荣”的核心认知,如同呼吸般融入每一个意识节点的背景感知中,竭力对抗着因聚合体形成而可能产生的“碎片化”离心倾向。

就在何雨柱专注于内部平衡,认为外部威胁至少在眼下处于相对静默期时,异变陡生。

“探索派”聚合体的一次常规性规则探知活动,原本只是在神经网络边缘扫描着那些从“聋老太太残骸”中解析出的、尚未完全破译的加密信息流。然而,或许是受之前那缕“逃逸流光”残留信息的影响,这次扫描的波动参数设置得过于“尖锐”,其探知触须在某个瞬间,极其偶然地、轻微地 “擦碰” 到了那片始终笼罩着生态的、来自“寂静边荒”的冰冷观察场。

没有爆炸,没有警报,甚至没有能量冲击。

只有一丝极其微弱的、纯粹规则层面的 “反馈涟漪” ,从那观察场中荡漾开来,如同平静湖面被一粒微尘触及后泛起的、几乎不可察的波纹。

这涟漪并非攻击,更像是一种……“确认响应”。

一种带着绝对理性和探究意味的 “标记”。

(内心独白开始)