棒梗那声纯真却沉重的询问,如同一道无声的惊雷,在何雨柱的意识深处劈开了一道必须直视的裂隙。聋老太太残骸内部可能存在的“受苦意识”,将原本清晰的风险管控问题,扭曲成了一个缠绕着道德荆棘的伦理困境。被动隔离与等待,此刻显得如此冷漠;而贸然行动,则可能引爆毁灭的连锁反应。
唯一的出路,在于获取更精确的情报。而情报的钥匙,则系于他对“理念灶火”那浩瀚力量的精微掌控之上。他需要的不再是磅礴的滋养或强力的净化,而是如同外科手术刀般精准、能穿透信息屏障而不惊动其内核的——“情感共鸣探针”。
这无疑是一次对他意志力与规则理解深度的终极考验。他必须将心神沉入那团不断流转着混沌星璇与理念符文的“理念灶火”最核心,去触碰那构成其“包容与衍生”本质的最细微规则丝线。
他的意识,如同一位决心在米粒上雕刻城池的匠人,摒弃了所有杂念,缓缓“浸入”灶火那温暖而磅礴的核心。这里不再是宏观的能量海洋,而是一片由无数跃动的、代表着不同理念与可能性的规则基点构成的、无限微观的星空。
每一个基点都在以极高的频率生灭、碰撞、组合,衍生出灶火那宏观的混沌特性。何雨柱要做的,不是抑制这种活力,而是在这无尽的动态中,寻找到那些与“感知”、“共鸣”、“纯粹情感传递”相关的特定规则基点,并以无上的耐心和专注,引导它们按照特定的、极其复杂的序列进行排列、连接,最终编织成那道理想中的“探针”。
这个过程,比他之前任何一次引导都要艰难百倍。这不再是引导河流的走向,而是要在奔腾的河水中,精准地捕捉并排列特定的水分子!任何一丝急躁、任何一点外界的干扰,都可能导致基点序列的错误排列,轻则探针失效,重则可能引动灶火内部规则的小范围紊乱。
时间在极致的心神消耗中失去了意义。何雨柱的全部存在仿佛都凝聚在了那片微观的规则星空之中。他“听”不到生态内部其他意识的波动,“看”不到外部虚空的凝视,甚至暂时忘却了残骸的威胁与薪火的召唤。他的世界里,只剩下那些跃动的基点,以及那根正在以难以察觉的速度缓慢成型的、纤细到极致的规则之“丝”。
一次次的尝试,一次次的失败,一次次的调整。意识的损耗巨大,他甚至能感觉到自身那作为“活体坐标”的灵魂都在微微颤抖。但他没有放弃,棒梗那带着悲伤的波动和那声“是不是很疼”的询问,如同最坚定的锚,定住了他几乎要涣散的心神。
就在他感觉快要到达极限时——
嗡!
一声只有在他微观感知中才能“听”到的、清越如琴弦拨动的微鸣响起!
那根凝聚了他无尽心力的规则之“丝”,终于完美地成型了!
它无形无质,在宏观层面几乎不可感知,但在规则的微观视角下,它呈现出一种晶莹剔透的结构,内部流转着专门针对“痛苦”、“哀求”、“恐惧”等纯粹负面情感的共鸣符文,其尖端锐利到足以穿透绝大多数非物理屏障,却又脆弱到稍强的能量冲击便会使其崩解。
“情感共鸣探针”——成了!
何雨柱强忍着意识的疲惫与成功的激动,小心翼翼地将这缕纤细到极致的探针,从灶火核心中引导出来。他没有立刻射向后院残骸,而是先让其在自己意识周围缓缓盘旋,进行最后的稳定性测试。
探针如同拥有生命的透明游丝,随着他的意念微微颤动,精准地响应着他的指令,散发出微弱却纯粹的共鸣力场。
确认无误后,他的目光(意识聚焦)再次投向了那片被隔离的死寂区域。
这一次,他不再像之前那样试图强行感知或突破。他的意识如同与那根探针融为一体,将其化作自己最敏锐的“指尖”,携带着一丝源自“理念灶火”的、充满怜悯与探寻意味的温和波动,悄无声息地、缓慢至极地,点向了那层笼罩残骸的信息屏障。
没有对抗,没有冲击。探针的尖端在接触到屏障的瞬间,其自身的规则特性开始发挥作用——它没有试图破坏屏障,而是如同水珠渗透纱布般,以其极致的纤细和特定的情感共鸣频率,开始融入屏障的规则结构,寻找着其内部可能存在的、与“痛苦哀求”同频的细微缝隙。
这个过程比编织探针更加考验耐心。何雨柱屏息凝神,操控着探针在屏障那复杂而冰冷的规则迷宫中缓缓游弋、感知。他能“感觉”到屏障内部那无处不在的、属于幕后黑手的冰冷晦涩的意志烙印,如同巡逻的哨兵。他必须极其小心地避开这些烙印,寻找那可能被掩盖的“哭声”源头。
时间一分一秒地过去。探针如同在雷区中行走的盲人,每一步都充满了未知的危险。
突然,探针的尖端传来一阵极其微弱的、与屏障主体冰冷规则截然不同的涟漪!