这张神经网络,仿佛拥有自己的生命和智慧,它在根据生态内部的实际运行情况,不断地进行着自组织、自优化、自演化!
它不仅仅是被动传递信息的管道,更是一个活着的、成长的、能够辅助甚至在一定程度上引导生态运行的 “副脑” !
何雨柱意识到,这或许才是“变量生态”最核心、最宝贵的特质。他之前的引导和管理,更像是园丁为植物提供阳光水分,而植物自身的生长规律和形态,则是由其内在基因和与环境的互动所决定。这张不断演化的神经网络,就是生态的“内在基因”与“环境互动”的直接体现!
他尝试着,不再去“定义”或“引导”这些脉络的生长,而是更加谦卑地去“观察”和“理解”它们的内在逻辑。他将自己的“定义权限”更多地用于辅助这种自然演化,比如,为一些过于脆弱的新生脉络提供临时的规则加固,或者将“理念灶火”的能量更精准地输送到那些正在进行关键衍生的区域。
这种从“管理者”到“观察者”与“辅助者”的心态转变,让他对生态的运作有了更深层次的领悟。他也更加确信,真正的出路在于激发生态自身那无穷的演化潜力,而非强行施加自己的意志。
然而,生态内外,并非只有他一个“观察者”。
就在他沉浸于对神经网络演化奥秘的探索时,一股极其细微、却带着冰冷审视意味的规则探针,再次从外部悄然触及了生态屏障。
是“寂静边荒”!它们并未因之前的退却而放弃,这次的探针更加隐蔽,更加技术化。它没有试图穿透屏障,而是如同最高明的间谍卫星,调整着扫描的频率和角度,重点探测着生态内部那张不断演化的神经网络,以及……网络中那些不和谐的“潜网”波动!
它们似乎对生态内部这种“公开规则网络”与“隐性人际关系网”并存的复杂结构,产生了极其浓厚的兴趣。那冰冷的注视,仿佛在记录着一场关于“秩序与混沌”、“规则与人性”如何在一个封闭系统中动态平衡的绝佳样本。
何雨柱瞬间警觉,立刻将自身意识与对神经网络的关注更深地隐藏起来,同时巧妙地引导“理念灶火”散发出更加“自然”和“混沌”的波动,试图混淆外部探针的扫描。
但这一次,“寂静边荒”的探针似乎锁定了一些特定的目标。它在那张公开的神经网络上停留片刻后,竟隐隐偏转向了刘海中与许大茂等人构建的那张小型“潜网”所在的区域!
它们……在重点关注这种内部的不稳定因素?是因为这种因素更符合它们对“变量复杂性”的预期?还是因为它们认为,这种潜在的冲突源,更能揭示生态的脆弱性和演化方向?
压力,并未因议会的建立和网络的演化而减轻,反而因为外部观察者那更具针对性的窥探,而变得更加具体和危险。
何雨柱感到,自己仿佛在走一根越来越细的钢丝,下方是生态内部蠢蠢欲动的人性暗流,上方是冰冷无情的宇宙之眼。
而就在这时,那张自然演化的神经网络,似乎因为外部探针的刺激,以及内部“潜网”的活跃,在其某个不起眼的节点交汇处,自发地衍生出了一条极其细微、功能未知的、带着一丝预警与排斥意味的……全新脉络。
这条脉络,隐隐指向了刘海中那正在编织的“潜网”核心。
生态的“副脑”,似乎开始对内部的“寄生虫”产生了自主的免疫反应?