第838章 静默审视与人心涟漪(1 / 2)

那缕隐晦、中性、纯粹带着“观察”与“记录”意味的波动,如同无形无质的蛛丝,在触及“四合院变量生态”外部屏障的瞬间,并未表现出任何攻击性或侵入性。它只是……停驻在那里,如同一个绝对冷静的学者,将高倍率的显微镜镜头,对准了培养皿中一片刚刚显现出复杂生命迹象的微缩世界。

何雨柱的意识瞬间高度警觉,所有的内部管理思绪被强行压下。相较于“终末回响”那充满恶意的、旨在抹除的沉寂,这种纯粹的、不带感情的“观察”,反而更让人感到一种深入骨髓的不安。你无法预测它的目的,无法理解它的标准,甚至无法确定它何时会从“观察”转变为“干预”。

“寂静边荒”……它们果然回来了。而且,似乎对他这片新生的、展现出独特韧性与内部复杂性的“变量生态”,产生了更浓厚的“兴趣”。

他小心翼翼地调动起那新生的“定义权限”,并非准备对抗,而是如同给自身覆盖上一层最本源的“变量”迷雾,将生态核心与那团“混沌灶火”的规则波动尽可能内敛、混淆,同时将那些复苏中的、散发着各种人性波动的意识节点,以一种更自然、更“原始”的状态呈现在外部感知中。

他不敢有任何过激反应,生怕一个微小的规则扰动,就会被对方判定为“具有威胁”或“值得解剖”的样本。

那“观察”的蛛丝,似乎微微调整了一下角度,依旧保持着恒定的距离和强度,记录着这片生态的一切细微变化:混沌灶火的稳定燃烧,雪花尘埃那几乎不可察的缓慢运动,以及……那些复苏中的人性意识节点之间,微妙而复杂的相互作用。

时间(或者说,生态内部那种类似时间流逝的感知)在一种极其压抑的氛围中缓慢流淌。

何雨柱的大部分意识必须用来维持对外部观察的“无害”伪装,这使得他对内部生态的精细管理不得不暂时放缓。他只能维持着“混沌灶火”的基本滋养和最初级的缓冲屏障,无法再像之前那样,主动去疏导和干预每一个细微的执念波动。

而就是这短暂的“放松管制”,生态内部,那些潜藏的不稳定因素,开始悄然抬头。

首先出现异动的,是易中海那秩序执念所化的晶体。

在失去何雨柱主动施加的、那层增加“包容性”的混沌缓冲后,易中海的秩序本能再次变得“敏感”起来。当贾张氏那贪婪执念(扰动吸收层)无意识汲取周边散逸能量的行为,所产生的微弱“无序”波动,触及到秩序晶体的边缘时,那晶体内部立刻泛起一阵冰冷的、试图进行“规整”的排斥感。

虽然由于何雨柱之前布下的基础缓冲还在,这种排斥并未立刻演变成激烈冲突,但两种执念波动接触的区域,规则层面泛起了一圈细微却清晰的“摩擦涟漪”。就像两块不同质地的石头相互摩擦,虽然没能撞出火星,却发出了令人牙酸的“噪音”。

这“噪音”本身,又像是一块投入池塘的石子,打破了那脆弱的平静。

紧接着,阎埠贵的概率云团似乎捕捉到了这“摩擦涟漪”带来的不确定性。其内部疯狂闪烁的计算频率陡然加快,本能地开始重新评估周边所有意识节点的“风险系数”和“潜在价值”。这种过于“功利”的扫描,让邻近的许大茂投机暗流产生了强烈的应激反应。

许大茂的暗流变得更加隐晦和飘忽,试图隐藏自身,同时又忍不住散发出一丝更加谄媚、试图“迎合”某种未知标准(或许是外部观察者?或许是生态核心何雨柱?)的波动,这扭曲的波动反过来又干扰了概率云团的判断,使其闪烁得更加混乱。

而棒梗那刚刚稳定下来的、融合了风险意识与好奇心的新生“获取”执念,在感受到周围这种突然变得“紧张”和“算计”的氛围后,似乎也受到了一丝影响。那缕新生的、对“规律的好奇”微微退缩,而那经过疏导后本已收敛的“获取”冲动,竟又有些蠢蠢欲动,仿佛觉得在这种混乱中,有机可乘……

整个“四合院变量生态”内部,仿佛一锅被撒入各种矛盾调料、火力又忽大忽小的粥,开始咕嘟咕嘟地冒起不和谐的气泡。虽然距离真正的沸腾和溢出还有很远,但那种内在的张力与不稳定性,却在明显上升。

何雨柱心急如焚,却不敢轻举妄动。

他能清晰地“看”到内部这些愈发活跃的“人心涟漪”,它们相互碰撞、干扰、放大,正在一点点消耗着“混沌灶火”提供的能量,也一点点侵蚀着他辛苦建立的初步平衡。尤其是棒梗意识光点的再次不稳,更是让他揪心。

但他更清楚,外部的“寂静边荒”观察者,正以绝对的冷静记录着这一切。任何他试图强行干预、抹平这些内部波动的行为,都可能被对方解读为“高程度的人为控制”或“非自然演化”,从而引来更深入、更危险的探查,甚至……判定为需要“隔离研究”的非标准变量样本。

他陷入了一个两难的困境:放任内部执念失衡加剧,生态可能从内部开始腐朽;主动干预,则可能引来外部更不可测的风险。

就在这内忧外患的夹击下,何雨柱的意识在极限压力下飞速运转。他必须找到一种方法,一种既能稳定内部,又不会引起外部警觉的……“隐性管理”手段。

他的目光(意识聚焦)再次投向了那团稳定燃烧的“混沌灶火”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