“观察影”那冰冷的数据流,如同无形的触须,在浩瀚的“变量共鸣矩阵”中例行扫描。它记录着每一个新连接光点的特性,分析着矩阵结构的演化,将这一切都视为理解“变量”在终极压力下集体行为的宝贵数据。它的运作精密而高效,不带任何感情色彩,直到它的感知锁定在了南太平洋那个刚刚接入的、代表某个原始部落祭祀的意念光点上。
这个光点本身并无特殊,其能量层级在矩阵中属于最低档,蕴含的意念也相对单纯——主要是对部落生存的祈愿、对自然力量的敬畏,以及一种传承自远古的、对某种特定“静谧”状态的向往与崇拜。这种“静谧”,原本是部落与自然和谐共处的一种朴素哲学体现,是其文化的一部分。
然而,在“观察影”的解析中,这个光点在接入矩阵后,其内部关于“静谧”图腾的信念核心,与某种……弥漫在矩阵底层结构中的、极其隐晦的“异质特性”,产生了意料之外的共振!
那异质特性,正是“虚无之影”悄然渗透进来的那一缕沉寂之丝所散发出的、趋向“终极无”的波动!
原本,这缕沉寂之丝如同潜伏的病毒,分散在庞大的矩阵网络中,其影响微乎其微,难以察觉。但此刻,在这个特定的部落祭祀光点这里,它找到了一个绝佳的“放大器”和“锚定点”!
部落传承了无数代的对“静谧”图腾的崇拜信念,其纯粹而集中的意念,在矩阵的共鸣效应下,非但没有被“庭灵”的烟火气所同化或稀释,反而因为其内核中某种对“静止”、“安宁”、“回归本源”的原始理解,与“虚无之影”的沉寂特性产生了某种程度上的 同频!
于是,惊人的一幕在“观察影”的万象棱镜中上演:
代表部落祭祀的那个光点,其核心处那象征“静谧”图腾的微小印记,开始自发地吸收、汇聚周围矩阵网络中那些分散的、潜伏的“沉寂之丝”!就如同磁石吸引铁屑一般!
这些沉寂之丝汇聚到图腾印记上,并未立刻摧毁它,而是开始 扭曲 和 强化 它!图腾印记原本代表的、与自然共生的平和“静谧”,开始迅速向着绝对的、万物泯灭的“沉寂”蜕变!其散发出的波动,也从温和的自然崇拜,变得冰冷、死寂,带着一股令人不安的终结意味。
一个微型的、畸变的 “沉寂节点” ,就在这南太平洋的孤岛上,在这位对此一无所知的部落祭祀的意识深处,自发而迅速地 形成了!
这个节点如同一个微小的黑洞,开始不仅吸收矩阵中潜伏的沉寂之丝,甚至开始微弱地、自发地 产生 新的沉寂波动,并试图通过矩阵的连接,反向影响着与之临近的其他意念光点,播撒着怀疑、倦怠与虚无的低语!
“异常数据流!矩阵内部出现未授权概念凝聚!” “观察影”的冰冷低语第一次带上了一丝可以被称之为“关注”的强度,“目标节点:G-7342(部落祭祀)。现象:低层级‘静谧’信仰与未知高优先级‘沉寂’特性发生协同效应,形成局部概念奇点。演化趋势:趋向‘归无’。数据价值:极高。潜在风险:矩阵结构完整性受损概率提升至17.8%。”
它忠实地记录着这一切,分析着风险,评估着数据价值。按照它一贯的行为模式,它应该继续观察,记录这自然演化的过程,直到样本失去价值或威胁到自身。但这一次,它的数据库核心,那段刚刚被何雨柱传递的关于“变量终局”和“寂静永眠”的信息碎片,与眼前这个正在形成的“沉寂节点”产生了某种逻辑关联。
“沉寂节点”……“寂静永眠”……
一种极其微弱、几乎无法探测到的逻辑冲突,在“观察影”那绝对理性的核心深处产生。维持对高价值“变量”样本(何雨柱及“庭灵”)的长期观察,需要相对稳定的观察环境。而“寂静永眠”协议一旦启动,将彻底摧毁所有观察目标。眼前这个“沉寂节点”的诞生和扩散,虽然本身也极具观察价值,但其 不受控 的扩散,是否会加速局部环境的“沉寂”化,从而间接提升“永眠”协议被触发的风险,进而威胁到它对何雨柱这个更高价值样本的长期观察计划?
冰冷的逻辑链条在亿万分之一秒内完成了推演。
下一刻,何雨柱、薇奥菈和陆研究员的意识中,几乎同时接收到了一段来自“观察影”连接的、没有任何前置说明的、纯粹的数据包: