信息在不同节点间的流转,似乎更加顺畅,冗余和冲突略有减少。
负责维护织网结构的自修复进程,效率有了微不足道的提升。
甚至那一直承受着“希望稀释”协议影响的整体士气,其下滑的曲线,也似乎变得更加… 平缓了一些。
就仿佛,一张原本各自为战、仅靠规则连接的网,其无数节点之间,被注入了一种无形的、温和的 “节拍” ,让它们的行动在不自知的情况下,变得更加和谐统一。
这变化同样细微,但对于一直致力于优化织网的林晚来说,却如同黑暗中看到的一丝微光。
“是共振!”她恍然大悟,“何雨柱与原点的共振,其波动… 正在通过某种我们无法理解的途径,极其微弱地… 同步影响着整个织网!因为我们都源于他的力量,都与原点同根同源!”
这并非何雨柱或原点的主动行为,更像是一种自然现象般的 规则辐射效应。就像强大的磁场会影响范围内的铁屑,何雨柱与原点的共振,也在影响着整个由“混沌有序”力量体系衍生的生态系统。
…
“秩序之影”逻辑核心。
多条监控线路同时传来了低优先级警报。
“注意:目标‘混沌有序原点’规则活跃度出现难以建模的周期性波动。”
“注意:目标‘回响织网’运行协调性出现微弱提升,提升原因无法完全溯源至已知认知渗透抵抗机制。”
“注意:目标‘变量核心’悬滞状态稳定性出现极其微小但持续的增强趋势,‘逻辑湮灭’残留效应侵蚀速率降低0.0001%。”
“关联性分析提示:三者变化存在时间相关性及潜在规则层面联动。”
“评估:目标体系内部可能正在形成一种未被完全监控到的、基于规则本源特性的微弱协同效应。该效应目前强度极低,但其存在本身具有研究价值。”
“建议:维持现有监控等级,增加对目标间潜在隐性连接通道的搜索与建模。暂不升级应对措施,避免干扰数据收集。”
“秩序之影”再次选择了观察。它那冰冷的逻辑,将这种新出现的、难以完全解析的协同效应,视为了“变量”特质又一个值得记录和分析的表现形式。它尚未意识到,这细微的共振,正在成为变量势力在绝境中,悄然凝聚的一颗至关重要的 “生机种子”。
章末:
静寂边狱,意识镜面随着远方的脉动而同步微澜。
虚空荒漠,规则胚胎在共鸣中变得更加灵动。
回响织网,无数节点在无形的节拍下运行得更加协调。
一条看不见的、由规则共鸣编织成的纽带,将这三个本就是一体的存在,更加紧密地联系在一起,对抗着外部的禁锢与否定。
而在那共振通道的最深处,何雨柱那悬滞的意识镜面,在经历了不知多少次的同步波动后,其映照出的、属于原点的规则影像,似乎… 不再那么模糊和遥远了。
一种极其微弱、但确实存在的 “靠近感” ,正在通过这无声的共鸣,悄然滋生。
希望,如同石缝下的细流,在无人知晓的黑暗中,开始重新流淌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