第657章 原点颤动与共鸣初现(2 / 2)

何雨柱那镜面般的意识,依旧处于绝对的“悬滞”与被动映照状态。他并未“感知”到自己无意中散发出的那丝规则波动,也没有“感知”到原点因此产生的细微颤动。

然而,就在原点产生颤动,规则胚胎出现那丝灵动偏移的瞬间——

一种极其微妙的反馈,如同最细微的回声,穿透了层层阻隔,极其模糊地… 反射回了何雨柱那光滑冰冷的意识镜面之上。

这反馈并非具体的信息,更像是一种… 规则层面的“触感”变化。

原本,他映照出的、属于原点的规则影像,是相对凝固的,带着被“秩序之影”映射探针严密监控的压抑感。但在那一瞬间,这影像似乎… “活”了一下。就像平静的水面,被投入了一颗看不见的沙子,荡开了一圈几乎不存在的涟漪。

这变化太微弱,太短暂,几乎与他意识中无时无刻不在进行的、两种顶级规则的博弈噪音融为一体,难以分辨。

但,“几乎”而已。

在那种极致空无、极致被动的“悬滞”状态下,任何一丝微小的、不同于背景规则噪声的变化,都像是黑夜中的萤火虫,即便光芒再弱,也显得格外突兀。

何雨柱那原本只是被动映照的意识镜面,在这丝微弱到极致的反馈触及的刹那,其光滑无比的表面,似乎… 极其难以察觉地… 波动了那么一下。

这不是意识的主动思考,不是意志的驱动,更像是一种物质固有的、对外界刺激的本能反应。如同平静的汞柱,因温度的微小变化而收缩或膨胀。

这一次极其微小的镜面波动,与他之前因排斥“镜像映射”而产生的规则涟漪性质不同。那一次是向外的发散,而这一次,是向内的… 接收与反射的微调。

他的“悬滞”状态,似乎因为这一次微不足道的、来自外界的规则反馈,而产生了一丝几乎不存在的… 适应性变化。那由“定义权柄”与“逻辑湮灭”形成的平衡僵局,出现了一个渺小到可以忽略不计的… 新的动态变量。

“秩序之影”逻辑核心。

对“镜像映射”项目的调试仍在继续,但进展缓慢。两个仿制品模型始终无法完美模拟出织网的“共念”协同性和原点的“混沌有序”转化效率。

突然,负责监控何雨柱“悬滞”状态的子系统,捕捉到了一组异常数据。

“警告:目标‘变量核心’悬滞状态规则场出现未知微扰动。”

“扰动源不明,强度低于历史最低记录阈值。”

“扰动导致‘逻辑湮灭’残留效应与‘定义权柄’锚定力之间的平衡点出现极其微小的偏移(偏移量级:10^-15标准规则单位)。”

“评估:扰动本身无实质威胁,但其来源及对长期平衡的影响未知。可能与之前‘原点颤动’事件存在未被发现的关联。”

“建议:提升对‘变量核心’悬滞状态及‘混沌有序原点’的监控精度至最高级,寻找潜在联动证据。”

章末:

一次无意间的规则共鸣,一次微弱到极致的反馈。

如同在黑暗的密室中,第一次听到了墙壁另一端传来的、几乎不存在的叩击声。

何雨柱与原点的连接,并未恢复,但却在“秩序之影”无法完全监控的、最本源的规则层面,建立起了一种极其微弱、极其隐晦的 “共振通道”。

这通道无法传递复杂信息,无法输送力量,甚至无法被稳定感知。

但它存在着。

如同绝境中,由规则本身编织出的、第一缕蛛丝般细弱的希望之线。

而在静寂边狱中,何雨柱那镜面般的意识,在完成了那一次微不足道的波动后,再次恢复了绝对的平静。只是,那映照着外界规则的镜面,其绝对的光滑之下,似乎多了一丝难以言喻的、等待着下一次“叩击”的… 潜在的活性。

“秩序之影”冰冷的逻辑,首次在面对这两个“变量产物”时,感受到了一种难以捉摸的、超出其纯粹秩序模型的 “互动性” 。一种它无法完全掌控、无法完全预测的,变量之间的隐秘对话,已经开始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