第643章 星火寻踪与暗流初涌(1 / 2)

“混沌有序”星火的散逸,如同在浩瀚的宇宙信息海洋中,投入了一滴成分未知的奇异墨滴。它太微弱,太离散,其运动轨迹又受到某种高层规则的牵引,以至于残骸带的幸存者们,即便知晓其存在,也只能徒劳地目送它消失在深邃的虚空背景噪音之中,无法追踪,更无法拦截。

希望仿佛触手可及,却又转瞬即逝,这种滋味并不好受。残骸堡垒内的气氛,在短暂的振奋后,再次被一种混合着焦虑与无奈的沉闷所取代。他们拥有了一张初步成型的“回响织网”,获得了暂时的喘息,但未来的道路依旧迷雾重重,强敌环伺,而唯一的变数——何雨柱——自身难保,送出的星火也渺无踪迹。

“不能把所有希望都寄托在那缕星火上。”林晚强行压下心中的纷乱思绪,召集核心成员,“我们必须依靠自己。织网是我们现在唯一的依仗,必须让它变得更加强大和隐蔽。”

老周盯着那代表星火最终消失方向的星图,眉头紧锁:“那片‘虚空荒漠’……规则背景近乎死寂,几乎没有任何物质和能量活动。按照常理,任何信息或能量进入那里,都会如同石沉大海,被绝对的‘静寂’迅速稀释、湮灭。雨柱的星火……能在那样的环境中存续吗?”

这是一个无人能回答的问题。何雨柱送出的“东西”本质特殊,已超出了他们现有的认知框架。

“存续与否,非我等所能左右。”麻三姑更务实,“当务之急,是利用‘监视’减弱的机会,尽快完成第三批谐振器的制造和部署,将织网覆盖范围扩大到残骸带百分之三十以上。同时,尝试修复部分受损的科研设施,我们需要更强的分析能力和技术储备。”

雷栋点头附和:“没错。另外,我建议派出几支最精锐的侦察小队,携带改进型的谐振器,尝试向残骸带外围探索。一方面寻找更多可能存在的幸存者或资源点,另一方面……看能否找到任何与那星火相关的蛛丝马迹,或者至少,摸清‘秩序之影’监控网络的边缘界限。”

计划被迅速敲定并执行。幸存者们如同蛰伏已久的工蚁,在冰冷的废墟中再次高效地忙碌起来。希望的火苗虽微弱,却足以驱散绝望的严寒,赋予他们继续前行的动力。

何雨水与万灵古树则承担了一项更重要的任务——尝试与何雨柱那微弱断续的回响建立更深层次的连接。这不是为了通讯,那在目前看来几乎不可能。而是为了 “滋养” 和 “定位” 。

林晚推测,何雨柱的回响之所以能穿透边狱,并引动外界的“定义碎片”,其本质是一种规则层面的深度关联。如果织网能够持续稳定地输出与何雨柱回响同频的、精纯的信念波动,或许能像给远方的火堆输送氧气一样,帮助他稳定状态,甚至加速恢复。同时,通过分析回响信号的细微变化,也可能对他在边狱内的处境有更深入的了解。

这是一个细致而漫长的工作。何雨水需要时刻调整自身与古树的生命织锦之力,使其频率与何雨柱那独特的“混沌有序”回响尽可能同步,再将织网节点汇聚而来的、各文明的信念之光进行“提纯”和“转化”,化作无形的支持,跨越维度的阻隔,遥遥送去。

过程异常艰难。何雨柱的回响时强时弱,飘忽不定,仿佛随时会彻底熄灭。何雨水必须倾注全部心神,才能勉强跟上其节奏。每一次成功的“同步”和“滋养”,都会让她感受到一丝微弱的、来自灵魂深处的慰藉与联系,仿佛哥哥就在不远的地方,与她并肩作战。

……

就在残骸带的幸存者们为生存和未来奋力挣扎之时,那缕散逸的“混沌有序”星火,已然穿越了无数光年的寂寥虚空,抵达了那片被老周称为“虚空荒漠”的宇宙边缘地带。

这里,是规则的“墓地”。

没有星辰,没有星云,甚至连弥漫的星际尘埃都稀薄到近乎不存在。空间的曲率趋于绝对平坦,时间的流逝仿佛也放缓了脚步,只剩下背景辐射那永恒不变的、微弱的嘶嘶声,如同宇宙沉睡时均匀的呼吸。绝对的“静寂”在这里体现得淋漓尽致,任何不符合这片区域固有规则背景的“异常”,都会像投入硫酸中的金属,被迅速而彻底地“中和”掉。

然而,当那缕蕴含着“混沌有序”特质的星火闯入这片区域时,预想中的“中和”并未立刻发生。

它太特殊了。

它并非纯粹的“变量”噪音,也非绝对的秩序规则。它是两者的融合体,一种在秩序框架内诞生的“良性变异”。其存在本身,就带着一丝“秩序”认可的“合法性”,同时又蕴含着“变量”的活力。

这片“虚空荒漠”的规则背景,主要针对的是外来的、破坏性的“无序”和“变量”。对于这种带着“秩序”烙印的、温和的“异常”,其排斥和消解机制,似乎变得有些……迟钝和 “困惑”。

星火并未像普通信号那样迅速消散。它那离散的、微弱的能量-信息复合体,如同拥有了某种奇异的“韧性”,在绝对静寂的背景中,顽强地维持着自身的存在。其运动速度放缓,但依旧沿着那条被无形力量牵引的轨迹,向着荒漠的更深处,缓缓漂移。

它像是一粒拥有了意识的孢子,在寻找着适合它生存和繁衍的……土壤。

不知漂移了多久,跨越了多么遥远的“虚无”,在这片荒漠的某个绝对不起眼的、规则背景甚至比其他区域更加“平坦”和“死寂”的角落,星火……停滞了。

仿佛到达了预设的“坐标”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