第602章 回音深渊与存在之问(1 / 2)

“回音深渊”的坐标,经由星语者那充满意象的描述和铁魄族基于远古数据的三角定位,最终被标记在“归乡”基地的星图上。那是一片位于两个巨大星系团引力平衡点的诡异空域,没有恒星,没有行星,甚至连弥漫的星云都仿佛刻意绕开了那里,只留下一片近乎绝对的虚空。探测器传回的画面显示,那里并非黑暗,而是一种……扭曲的、仿佛隔着一层毛玻璃观看的、不断微微波动的“灰白”。

任何进入其中的物质或能量信号,都会在短时间内急剧衰减,最终消失,只在特定频段留下一段极其模糊、失真的“回响”,仿佛其存在被某种力量强行“擦拭”,只留下一点即将消散的痕迹。这正是星语者描述的特征——失去“存在性”定义,只余“回响”。

“秩序罗盘”在接近这片区域时,也表现出了与面对“绝对静默带”时截然不同的反应。它不再是与同源力量的共鸣,而是散发出一种高度警惕的、如同面对天敌般的规则波动,其包容性的白光向内收敛,变得凝实而专注,仿佛在抵御着什么无形的侵蚀。

“柱哥,所有常规探测手段在深渊边界完全失效。能量扫描、物质探测、量子通讯……所有信号有去无回,只留下无法解析的噪音回响。”林晚汇报着,语气凝重,“星语者传来的意念警告再次强调,那里是‘定义的荒漠,存在的边缘’,意识一旦迷失,将比物质消散得更快、更彻底。”

麻三姑看着罗盘异常的反应和数据,眉头紧锁:“那里的规则底层可能与我们认知的宇宙完全不同,甚至可能触及‘存在’与‘虚无’的哲学边界。柱子,你确定要亲自前往?这比‘永恒监牢’还要诡异!”

何雨柱凝视着星图上那片灰白区域,指尖无意识地摩挲着胸前缓缓旋转的罗盘。他能感受到罗盘传递来的警惕,但也同样感受到那枚融入其中的“逻辑星钻”理念,在面对这种终极“虚无”威胁时,所迸发出的一种前所未有的、坚定的“定义”欲望——仿佛在说,即便面对绝对的“无”,也要界定出“有”的意义。

“必须去。”他的声音平静,却带着不容置疑的决心,“‘秩序之影’的本质是趋向寂灭的‘无’,要真正对抗它,必须理解‘虚无’,甚至……学会在虚无中定义存在。回音深渊,可能是我们唯一的机会。”

他没有选择驾驶舰船。在这种规则层面截然不同的区域,任何实体造物都可能成为累赘甚至致命的弱点。他决定再次以意识投影的方式前往,但这一次,准备更加充分。

薪火王座的光芒笼罩着他,为他提供着跨越维度的锚点与能量支持。“秩序罗盘”悬浮于他眉心,白光凝练如实质,与“逻辑星钻”的理念深度融合,形成一层守护意识核心的“定义壁垒”。同时,他让林晚通过“薪火网络”,与星语者建立了一条极其细微、专用于传递警示信号的单向链接,一旦他意识波动出现异常,星语者能第一时间向基地示警。

准备就绪后,何雨柱的意识,在罗盘的指引和王座的护持下,再次脱离本体,化作一道无形无质、却蕴含着坚定“存在”意念的流光,射向那片令人心悸的灰白虚空——回音深渊。

意识进入深渊的瞬间,何雨柱感受到的并非冲击或压力,而是一种……“剥离感”。仿佛他作为“何雨柱”的一切属性——记忆、情感、力量、甚至对自我存在的认知,都在被一种无处不在的、温和却无可抗拒的力量,一点点地抽离、稀释。

他“看”不到任何东西,因为光的概念在这里似乎失效;他“听”不到任何声音,因为震动无法传播;他甚至无法感知到空间和时间,因为这里仿佛是一切维度与秩序的终点。

唯有“秩序罗盘”所化的那点凝实白光,以及其中蕴含的“逻辑星钻”理念,如同狂风暴雨中唯一的灯塔,死死守住了他意识最核心的一点“自我”认知——我是何雨柱,我存在,我定义我之为我。

他尝试向前“移动”,但“移动”这个概念本身也显得模糊。他更像是在一种意识的“流变”中,向着罗盘感应中那片最“空洞”、最吸引它也最排斥它的方向“沉降”。

在这个过程中,他感受到了那些“回响”。

并非声音,而是直接作用于意识层面的、无数存在于此地“消散”前留下的最后印记。它们并非完整的意识,而是破碎的、失真的碎片:

一段某个硅基生物对“永恒固化”执念崩溃前的最后计算;

一缕碳基生命对“温暖”感知彻底冰冷前的残存记忆;

一个文明对“探索”终极意义怀疑崩塌后的规则悲鸣;

甚至……还有一丝极其微弱、几乎无法辨识的,属于某个“观测者”对宇宙诞生瞬间的惊叹被抹平后的涟漪……

这些回响充斥四周,无声地诉说着“存在”被“虚无”吞没的永恒悲剧。它们试图缠绕上何雨柱的意识,将他同化,将他拉入这永恒的消散乐章,成为其中一个新的、微弱的音符。

何雨柱紧守灵台,以“秩序罗盘”为盾,以“逻辑星钻”的理念为剑。他不再抗拒这些回响,而是主动去“倾听”,去“理解”,然后用自身那包容而坚定的“存在”意念,去回应,去“定义”:

【固化非永恒,变化方是真。】

【温暖虽逝,记忆犹存,意义自定。】

【探索无止境,意义在过程。】

【惊叹虽逝,奇迹已生,观测本身即是意义。】