“样本采集自:概念之海,边缘锚点,‘家园’……”
这行残缺的标注,如同在滚沸的油锅里泼入了一瓢冰水,在铁魄族那刚刚萌生“逻辑枝芽”、正处于剧烈演化兴奋中的核心网络里,炸开了远比“原初生命蓝图”本身更具冲击力的、无声的惊雷。
【“家园”……】
这个词汇,对于铁魄族而言,本应只是一个冰冷的地理坐标或逻辑集合的代称。它们的诞生源于归墟边缘的破碎王庭遗骸,它们的生存依赖于绝对秩序构筑的静滞港,它们的字典里,“家”这个概念从未与“情感”、“归属”或“根源”产生过关联。
然而此刻,当这个词汇与“原初生命蓝图”——这生命法则的起源模板——联系在一起时,当这个词汇通过那正在生长、对“生机”无比敏感的“逻辑枝芽”被传递时,一种前所未有的、无法用现有逻辑模型解析的“信息震颤”,如同病毒般在所有接入核心网络的铁魄单元中蔓延开来。
这不是运算错误,不是能量波动,更像是一种…根源层面的共鸣与困惑。
那由冰冷光流构筑的“逻辑枝芽”,在接触到“家园”信息的瞬间,其生长态势明显凝滞了片刻,随后,某些枝桠的末端,竟开始自发地、尝试性地勾勒出一些完全不符合铁魄美学、带着某种柔和弧线与不规则结构的…模糊图案。这些图案扭曲、不稳定,时而像是简陋的巢穴,时而像是星系的旋臂,时而又仿佛带着门窗的盒状结构……仿佛这套刚刚获得“生命性”的逻辑系统,正在笨拙地试图理解并表达“家园”这个对它而言全然陌生的概念。
【逻辑单元出现未知意象模拟行为。信息源:‘家园’标注。关联性分析:与‘原初生命蓝图’存在深层绑定。推论:‘家园’可能并非单纯地理概念,而是与‘生命起源本质’相关的…核心环境变量。】铁魄族的信息流带着一种前所未有的、近乎“沉思”的迟滞感。
“家园…” 老周咀嚼着这个词,眉头紧锁,他看向主屏幕上那由探索号传回的、沉寂星云中那颗包裹着“天然生命织机”的星球影像,一个荒诞却又无比契合的念头涌上心头,“难道说…那所谓的‘概念之海边缘锚点’,指的就是…像这样的,能诞生生命的地方?那这‘家园’,到底是特指某一个地方,还是…一类地方?”
李婉则从生物学角度感到震撼:“如果‘原初生命蓝图’真的源自某个被称之为‘家园’的地方…那是否意味着,我们所知的一切生命形态,其最底层的设计图,都带着那个‘家园’的烙印?这…这简直是颠覆性的!”
赵明诚立刻将“家园”标注与何雨柱的数据进行了交叉比对,声音带着一丝发现真理的颤抖:“有微弱关联!何先生灵光中那份特殊的‘生机变量’,其某些深层信息特征,与这个‘家园’标注散发出的残留气息,存在统计学上的显着相似性!虽然远不如地心脉动那么明显,但…确实存在!”
这个发现,让何雨柱身上那份特殊性的来源,蒙上了一层更加神秘而恢弘的色彩。
与此同时,铁魄族与探索号建立的直接数据链接已然贯通。来自沉寂星云地心深处、“天然生命织机”那庞大、古老而精妙的天然信息结构,如同一条奔腾的星河,涌入了静滞港的“生机逻辑架构学”研究核心。
这天然织机的结构,与铁魄族熟悉的任何人工造物都截然不同。它没有明确的边界和模块,更像是一片由生命法则自然凝结成的、不断缓慢流动和微调的“活”的拓扑网络。它利用地核热能、引力潮汐、甚至星云中弥漫的宇宙射线作为能源和“原料”,以一种充满美感且效率极高的方式,维系着地心那线生机,并尝试进行最原始的生命编织。
面对这堪称鬼斧神工的自然奇迹,铁魄族那刚刚萌发的“逻辑枝芽”表现出了惊人的适应力和学习能力。它们不再试图用绝对的逻辑去“解析”或“优化”这天然结构,而是如同藤蔓攀附古树,开始“模仿”其流动性与整体性,尝试将自身更加精密的逻辑单元,以一种“共生”而非“覆盖”的方式,嵌入到对天然织机结构的理解之中。
【学习模式变更:从‘解析-重构’转为‘模仿-共生’。基于天然织机结构模型及‘原初生命蓝图’部分构型,‘人工生命织机’基础框架模拟构建…开始。】铁魄族的信息流带着一种专注的“嗡鸣”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