第86章 暗室审心局(2 / 2)

“也就是说,你听到了敲窗和脚步声,但没有看到人,也没有与任何人对话?”李组长追问,语速不快,但每个字都带着分量。

“没有!绝对没有!”我立刻摇头,语气肯定中带着一丝委屈,“李组长,我哪敢啊!院里刚出了那么大的事,我躲都来不及,怎么可能还敢跟外面不明不白的人接触?我就是……就是被吓到了,一晚上没睡好。”

我适时地表现出一点情绪,既符合我当下的处境,也能在一定程度上博取一丝同情(如果对方有的话)。

李组长沉默地看着我,手指在桌面上有节奏地轻轻敲击着,那“笃、笃”的声音在寂静的房间里格外清晰,敲打在我的心坎上。张干事和那名年轻男子也目不转睛地看着我,无形的压力从三个方向挤压过来。

我感觉自己的后背又开始渗出冷汗。

过了足足有一分钟,李组长才再次开口,换了一个问题:“‘青桐’……这个词,你听说过吗?”

来了!最核心的问题!

我心中警铃大作,但脸上却露出了更加真切的茫然:“青桐?什么青桐?是一种树吗?还是……人名?我没听说过。”

我彻底否认,眼神里没有任何闪烁。我知道,这个时候,只要有一丝一毫的迟疑,都可能被眼前这几位经验丰富的审查者捕捉到。

李组长的目光如同最精密的探测仪,在我脸上停留了数秒,似乎想找出任何一丝伪装的痕迹。但我早已将所有的惊涛骇浪都压在了心底的最深处。

“那么,‘旧林’呢?”他又抛出一个词。

“旧林?”我继续摇头,眉头皱得更紧,“这……这又是什么?李组长,您今天问的这些……我完全听不懂。是跟后院老太太的案子有关吗?”

我巧妙地将问题引回陈赵氏的案子上,暗示我对这些陌生词汇的困惑源于案件本身的神秘性。

李组长没有回答我的问题,只是深深地看了我一眼,那眼神深邃得令人心悸。他不再追问词汇,而是又将问题绕回到了昨夜:“你再仔细回忆一下,敲窗的声音,有什么特点?脚步声是朝哪个方向去的?除了这些,还有没有听到任何……说话声?哪怕是极其模糊的低语?”

我心中凛然,知道这是最关键的一环。我再次“努力”回忆,然后不确定地说道:“敲窗声……好像没什么特别的,就是很轻的‘叩叩’声。脚步声……好像是朝胡同口那边去的?太快了,我也不能确定。说话声……真没有!要是有说话声,我肯定就吓死了,早就喊人了!”

我坚持了“未对话”的底线,并且在脚步声方向上给出了一个模糊且不确定的答案(胡同口方向与后院方向相反),尽可能撇清与后院残存线索的关联。

询问又持续了半个多小时,问题反复、细致,从各个角度试图撬开我的嘴巴。但我始终牢牢守住了事先设定的防线——一个被意外卷入、受到惊吓、所知有限的普通群众。

最终,李组长似乎暂时没有找到明显的破绽。他停止了询问,身体微微后靠,看着我的目光依旧带着审视,但那股咄咄逼人的压迫感稍微减弱了一丝。

“何雨柱,”他缓缓说道,“你的说法,我们会记录并核实。你要记住,配合组织调查,是你的义务。如果隐瞒不报,后果你是知道的。”

“我明白!李组长,我知道的都说了,绝不敢隐瞒!”我立刻表态。

“好了,你可以回去了。”李组长挥了挥手,“记住我们的纪律,管好自己的嘴巴。”

“是!我一定严守纪律!”

我如蒙大赦,站起身,尽量保持着平稳的步伐,在张干事和那名年轻男子的注视下,走出了这间令人窒息的地下审问室。

直到重新呼吸到外面冰冷而新鲜的空气,感受到阳光(尽管是冬日惨白的阳光)照在脸上,我才感觉自己仿佛从鬼门关走了一遭,浑身的力气都被抽空了,后背早已被冷汗彻底浸透。

这一关,暂时是过去了。但我知道,李组长绝不会完全相信我的话。暗中的调查和监视,只会更加严密。

而那个神秘人口中的“青桐”与“旧林”,则像两颗不知道何时会引爆的炸弹,埋藏在了这看似平静的表面之下。我接下来的每一步,都必须走得更加小心,更加如履薄冰。

审查室的阴影尚未散去,而新的、更加深不可测的迷雾,已经将我重重包围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