我的心猛地一跳!谭工!果然对上了!
我强作镇定,顺着他的话问:“对对付,好像就是姓谭。周师傅您接触过?”
“我哪够级别接触人家?”周师傅摆摆手,“就是听我们当时管接待的领导提过几句,说这位谭工不光技术厉害,对吃食也讲究得很,好像是家学渊源?具体不太清楚。反正那会儿接待他可是个精细活儿,普通的菜根本入不了眼。”
家学渊源?对吃食讲究?这似乎能解释何大清为何与他有超出普通工作餐的交往。何大清的谭家菜底子,或许正对了这位谭工程师的胃口?
“那这位谭工,后来怎么样了?一直留在四九城了?”我装作好奇地问。
周师傅摇了摇头,弹了弹烟灰:“哪能啊!这种大专家,都是到处跑的。在咱们这儿待了估计也就小半年吧,后来听说……好像是调走了?还是回原单位了?记不清了。反正人后来就没消息了。唉,那时候人才流动也大,不像现在。”
调走了?回原单位了?这说法与轧钢厂厂报的沉默如出一辙,都是一种模糊的、没有具体去向的“消失”。
“哦,这样啊。”我露出些许遗憾的表情,“还以为能多了解点上面专家的口味呢。”
周师傅哈哈一笑,又拍了拍我:“你小子,心思挺活泛!不过啊,我劝你也别太钻这个牛角尖。那都是老黄历了。现在形势不一样,接待有接待的标准,把大锅饭做好,让工友们吃好吃饱,才是正经。至于那些个专家领导,自然有更高规格的地方招待,咱们把自己的分内事干好就行。”
他这话说得在情在理,带着过来人的通透,也隐隐有一丝“莫问前程”的告诫意味。
我连忙点头称是:“周师傅您说得对,是我想法有点飘了。还是得扎扎实实把基本功练好。”
我们又闲聊了几句别的,便回到了会议室。后续的会议内容,我有些心不在焉,脑子里反复回想着周师傅的话。
谭志远,工业部特聘,搞精密机床的南方专家,对吃食讲究,可能家学渊源,在五二年于四九城活动数月后,去向不明。
这些信息碎片,拼凑起来,指向一个身份不凡且背景可能复杂的人物。他的“消失”,绝非正常的工作调动那么简单。而何大清与他的交集,以及紧随其后的离职,也必然隐藏着更深层的原因。
这条迂回的打探之路,似乎走到了一个更清晰的断点前。线索再次指向了“上面”,指向了工业部,那是一个离我这个小厨师无比遥远的世界。
我还能怎么查?或者说,我还应该查下去吗?
周师傅那句“别太钻这个牛角尖”的劝诫,和王主任严厉的警告交织在一起,让我陷入了更深的矛盾与沉思。灶台这方寸之地,也能窥见江湖之远。但这江湖的水,似乎比我想象的还要深,还要浑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