第64章 旧纸墨间痕(2 / 2)

我装作整理手头单据的样子,顺势将那本五二年的厂报合订本也拿到了身边。我快速地、尽可能无声地翻动着纸页。上面大多是生产捷报、劳动模范事迹、上级指示精神等内容。我的目光掠过一篇篇充满时代气息的文章,搜寻着任何与“工程师”、“特聘”、“技术指导”相关的字眼。

时间一分一秒过去,我的手心有些冒汗。就在我快要翻到合订本后半部分,几乎要放弃的时候,一行标题跳入了我的眼帘:《热烈欢迎工业部特聘专家谭志远工程师莅临我厂指导技术工作!》

找到了!

这篇文章篇幅不长,位于厂报第三版一个不太起眼的位置,发表日期是五二年四月。文章内容多是套话,赞扬谭志远工程师技术精湛,感谢上级对轧钢厂工作的支持等等。旁边还配发了一张模糊的集体合影,一群人站在一台庞大的机床前,中间簇拥着一个戴着眼镜、穿着中山装、气质儒雅的中年男子,想必就是谭志远。而在人群的边缘,我赫然看到了一个熟悉的身影——年轻许多的何大清!他穿着食堂的白色工作服,脸上带着略显拘谨的笑容。

文字报道没有提供更多细节,只提到谭工程师将进行为期数月的技术指导。但这张照片和简短的报道,已经证实了赵老头的话,何大清确实与这位谭工程师有过接触,而且是在厂方组织的正式场合。

我继续往后翻,想找到关于谭工程师离开或后续工作的报道,却一无所获。他就如同昙花一现,在这期厂报上留下一个名字和一张照片后,便再无踪迹。

这正常吗?一个工业部特聘的专家,数月指导结束后,厂报竟然没有后续报道,哪怕是简短的欢送消息?这不合常理。

我将食材单据和那本厂报合订本小心翼翼地放回原处,尽量恢复成原来的样子。然后拿着找到的单据,向钱师傅道谢后,离开了档案室。

将单据交给李副处长后,我回到食堂,心绪却难以平静。

谭志远。名字确定了。存在过,接触过何大清,然后神秘地“消失”了,连厂报都讳莫如深。这种不寻常的低调处理,背后一定有其原因。

他和何大清的真实关系,绝不仅仅是厨师和食客那么简单。那张合影,何大清能站在边缘,本身就说明他可能在一定程度上参与了接待工作,或者与谭工程师有超出普通工作餐的交往。

而他的“消失”,与何大清不久后的离职,在时间点上如此接近,这难道仅仅是巧合吗?

王主任警告我不要打听何大清的离职,是否也与这位谭工程师有关?这位“谭工”,会不会就是王主任口中那“历史遗留问题”的一部分?甚至……与后院陈赵氏那讳莫如深的“故人旧事”存在某种关联?

线索似乎又绕了回来,但这一次,指向更为具体——一个名叫谭志远的,来自工业部的,特聘工程师。

我知道,再想从轧钢厂内部的公开渠道深挖下去,恐怕很难有更多收获,而且极易引起注意。但这个名字,这个身份,本身就是一个重要的坐标。

接下来,我该如何利用这个坐标?是就此打住,将这秘密深埋心底,还是……

我看着窗外四合院灰蒙蒙的天空,感觉那无形的网,似乎收得更紧了一些。但网中的鱼儿,至少看清了一根编织网的线。这根线,名叫谭志远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