第65章 暗夜娉礼,心意暗藏(1 / 2)

夜幕像一块厚重的墨色绸缎,缓缓覆盖了京城的胡同。晚风吹散了白日的燥热,带来一丝凉意,只有蝉鸣还在不知疲倦地聒噪着,为静谧的夜添了几分生气。

李晓东换上那身灰色干部服,仔细戴好“陈志远”的面具,确认镜中之人眉眼沉稳、气质内敛,才拎起两个沉甸甸的帆布包,悄无声息地出了三进四合院。包底贴着特制的防滑垫,走起路来几乎听不到声响——他特意做了准备,今晚的事,必须做得滴水不漏。

按照老理儿,成婚该有聘礼,既是对女方的尊重,也是给新人未来生活的底气。于家条件不算宽裕,他不想委屈于莉,可白日里人多眼杂,聘礼送得太扎眼容易引人非议,只能选在深夜,用“陈志远”的身份悄悄送来。

帆布包里的东西是他精挑细选的:五十块钱,在这年头足够寻常人家大半年的开销;五十斤五花肉,用油纸仔细包着,是从空间里刚宰杀的猪肉,肥瘦相间,新鲜得很;二十斤全国粮票,十斤细粮票,能让于家顿顿吃上白面馒头;五斤工业票,能换些煤油、肥皂之类的日用品;还有五尺的确良布和两丈棉布,足够于莉做两身新衣服,剩下的还能给于母和于海棠添件褂子。

这些东西,说多不多,说少不少,既够体面,又不至于太过张扬,正符合“低调”二字。

走到于莉家四合院门口时,已近子时。胡同里空荡荡的,只有路灯投下昏黄的光晕,拉长了他孤单的身影。他轻轻推了推院门,虚掩着——想必是于莉特意留的。

院里静悄悄的,正房和东西厢房的灯都灭了,只有屋檐下的萤火虫偶尔闪过一点微光。李晓东放轻脚步,像猫一样溜进院子,刚走到正房门口,西厢房的门“吱呀”一声开了道缝,于莉的脑袋探了出来。

看到“陈志远”,她紧张地攥了攥衣角,压低声音:“进来吧,我爸妈睡熟了。”

李晓东跟着她走进西厢房,一股淡淡的皂角香扑面而来。屋里只点了盏昏暗的煤油灯,豆大的火苗跳动着,映得于莉的脸忽明忽暗。她穿着件浅蓝色的碎花睡衣,头发松松地编了条辫子,几缕碎发垂在脸颊,更显温婉。

“东西都带来了?”于莉的声音细若蚊蚋,眼睛却不由自主地瞟向他手里的帆布包。

“嗯。”李晓东把包放在炕上,解开绳结,“看看合不合心意。”

于莉凑过来,借着灯光一件件翻看。看到五十块钱时,她吓了一跳:“这么多钱?太多了……”

“不多,这是规矩。”李晓东握住她的手,用本音轻声说,“给你爸妈留着,平时买点好吃的,别总委屈自己。”他特意换回原声,是怕她在暗处看不清面具,听着声音能更安心些。

于莉的指尖触到他的掌心,熟悉的温度让她心头一暖,脸颊也热了起来。她继续翻看,看到那五十斤肉时,眼睛瞪得圆圆的:“这么多肉……家里也吃不完啊。”

“分点给街坊邻里,就说是单位发的福利。”李晓东早有打算,“既不浪费,也不得罪人。”

于莉点点头,又拿起那些票证。粮票、工业票、布匹……每一样都实用得很,显然是花了心思挑选的。她抬起头,看着眼前这个戴着面具的“陌生人”,眼眶一下子就红了:“晓东,你对我太好了……”

“傻丫头,我不对你好对谁好?”李晓东抬手,用指腹轻轻擦去她眼角的泪,“这些都是应该的。你嫁给我,不能受半点委屈。”

煤油灯的火苗晃了晃,把两人的影子投在墙上,紧紧依偎在一起。于莉低下头,小声说:“我爸妈要是知道了,肯定又要念叨你破费……”

“他们高兴还来不及呢。”李晓东笑了,“你就说是‘陈志远’单位发的年终奖,加上攒的工资,不算显眼。”