左右也是落了弟弟的口袋。
叶凌霜想到此,眼角带笑。
她的弟弟,成了有权有势的镇南王。
这一世,一切都变了。
变得越来越好。
沈潇寒握住了她的手。
皇后,最是善解人意!
不花国库的银子,就没有大臣敢说三道四了。
国舅的军功配得上镇南王的荣耀。
众人只有羡慕的份。
没有了找茬的借口。
皇后拿出的钱财让赏赐规格远超众人想象。
将士们听闻后,士气大振,对这位皇后也是感恩戴德。
而御史们在监办过程中,仔细核查每一笔账目,却发现叶凌霜果真用的是自己的私房钱,并无半点贪墨国库银钱之举,他们心中的疑虑渐渐消散,对叶凌霜也多了几分敬佩。
皇上也没有一毛不拔。
牺牲的将士,按朝廷的惯例发抚恤金 。
皇后的私库再加一倍。
立功的将士们也都翻倍。
更让人热血沸腾的是,皇后说了,以后只要将士们立功,朝廷奖励了一份,皇后再奖励一份。
将士们纷纷跪下谢恩。
他们赶上了好时代。
这一次,不仅是赏赐银钱,官职也是论功行赏。
他们的脸上都是感激的笑。
庆典当日,热闹非凡。叶凌霜站在沈潇寒身旁,看着弟弟和将士们意气风发的模样,心中满是欣慰。
这场庆典不仅激励了将士,也让天下人看到了皇上的贤明和皇后的大义,朝堂上下,一时之间人心振奋。
御史们汗颜。
他们小人之心了。
除了镇南王,将士们都得到了双倍的赏赐。
这极大的鼓舞了士气。
很多打算解甲归田的士兵,纷纷改变了想法。
他们要继续建功立业。
为保卫大禹江山出一份力。
也为家中子弟挣一份前程。
大禹素来重文轻武,一下子变成了崇尚武将。
这种转变,是沈潇寒乐意看到的。
国与国之间,与人与人的交往是一样的道理。
谁强谁就有话语权。
这么多年,南岳一个小小的国家,都敢爬到大禹的头上欺负,不就是武将凋零吗?
沈潇寒作为一代战神,深知武将的重要。
周边小国对大禹虎视眈眈,他分身乏术,一个人抵挡不住四面八方的敌人。
最关键的是,先皇是个软柿子。
一有战事,就吓得当缩头乌龟。
如果不是有一个能打胜仗的王爷,大禹早就亡国了。
沈潇寒要改变大禹将士贪生怕死的习性,必要重赏。
重赏之下,必有勇夫。
庆典过后,邻国听闻大禹对将士的重赏,士气高昂,不敢轻易进犯,边疆暂时安稳下来。
朝堂上却有了不同的声音。
一些文臣虽表面上不敢再对此次封赏说三道四,但私下里却担忧武将势力壮大,会威胁到他们的地位。
沈潇寒很快察觉到了这些文臣的小动作,他深知平衡文武势力的重要性。
沈潇寒开始着力进行科举改革。
他要广纳贤才。
决定在重视武将的同时,也给予文臣一些新的机遇和赏赐,以安抚他们的情绪,调动他们的积极性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