崔家连这个事都可以做的天衣无缝,可见还有多少见不得人的事没有被发现。
密密麻麻的手印能证明什么?
他一个人可以按十个手指印呢?
姜御史把把柄送给皇帝,皇帝握不住。
但经此一役,崔承翊更明白,树大招风,他们必须更加小心谨慎。
他开始与一些中立大臣交好,吏部尚书的身份也给他带来了许多便利。
大臣们不敢轻易得罪他了。
毕竟家中子弟想要谋得一个好差事的话,就要与他打好关系。
大臣们想要维护家族繁盛,只有不断地有人在朝廷做官。
一个人势单力薄,一家人就能齐心协力把家族带得越来越好。
崔承翊主动抛出橄榄枝,大臣不是傻子。
当然会紧紧抓住机会。
大皇子蠢了些,可是有一个城府极深的舅舅。
想要夺得那个位置也不是很难。
皇帝也蠢,还不是照样坐上了皇位。
崔承翊因此拉拢了不少人。
那些在大皇子和别的皇子之间摇摆的人,都渐渐朝崔家靠拢。
崔承翊更低调了。
低调的皇帝好几次都想不起来这个大舅子。
皇帝对崔家的忌惮自然也渐渐消除了。
好几次,在重要位置上的人,都是皇帝想要安插的人手。
崔承翊早早就为皇帝安排好了。
至于这人真正是皇帝的人还是崔承翊的人,就只有崔承翊知道了。
崔承翊的做法让皇帝很满意。
他连二皇子的人都安置在重要的位置。
这让皇帝彻底放下心来。
皇帝彻底放松了对崔家的警惕。
五年前,南疆传来急报,敌军犯境,战事紧急。
豫亲王正在北疆与永昌侯斗智斗勇。
根本抽不开身。
皇帝匆忙召集大臣商议对策,崔承翊在此时提出一个大胆的建议——由崔家组建一支精锐军队开赴前线。
众人瞠目结舌。
崔尚书胃口这么大了。
崔家何时有了军队?
只是想归想,除了崔成翊,没有人敢站出来。
毕竟是去真刀真枪的上战场,谁都知道不是逞能的时候。
皇帝本有些犹豫,只是大臣们没有一个人自告奋勇站出来。
南岳国都是骁勇善战之辈。
大臣们左右权衡,不想去送死。
此时好不容易崔承翊站了出来,称崔家愿为国家效力,以表忠心。
大臣们怕被皇帝点名,对崔家为何会有私兵的问题干脆闭口不谈。
这也是崔承翊的计谋之一。
崔家的兵,要有一个名正言顺的借口亮相。
在盛京,崔家并没有多少兵。
可是出了盛京,崔家的兵有多少,别人不知道,崔承翊心中有数。
这次名正言顺出征,以后他们就是朝廷的兵。
拿着朝廷的军饷,对崔家忠心。
因为崔家的次子崔承竣是主帅。
这次出征,是最好的洗白私兵身份的方式。
崔家不介意这些人成为朝廷的兵。
他们忠心的唯一的主子,是崔家。
而不是皇室。
这些兵,是崔家的保障。
皇帝最终同意了。
崔家迅速集结兵力,开赴南疆。
果不其然,崔承竣打了一个大胜仗。
皇帝重重赏了崔家。
崔承翊趁机把这些兵都归了皇家。
皇帝很受用。
歇了秋后算账的心思。
崔承竣成了大将军。
崔家的势力更大了。
崔承竣用命换来的荣华富贵,谁也不能说什么。
崔家的日益壮大还是引起了一些人的不满。
二皇子一党见崔家势力不断膨胀,深感威胁。
他们暗中谋划,企图寻找机会扳倒崔家。
恰在此时,有人向皇帝密报,说崔家在南疆私自扩充兵力,有谋反之心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