第107章 无将可派(2 / 2)

豫亲王的声音炸的大臣们愕然不已。

皇帝被沈潇寒这话一激,脸色愈发难看,额头上青筋暴起。

“豫亲王,休得放肆!”他怒目圆睁,猛地一拍龙案。

可沈潇寒却丝毫不在意,依旧梗着脖子道:“皇兄若再迟疑,恐失天下人心。永昌侯谋逆之心昭然若揭,此时不除,更待何时?”

朝堂之上一片死寂,大臣们大气都不敢出,纷纷偷瞄着皇帝的脸色。

皇帝深吸一口气,努力让自己平静下来。他心中明白,沈潇寒所言极是,可永昌侯手握十万大军,一旦逼急了,后果不堪设想。

就在皇帝犹豫不决之时,一名小太监匆匆跑上殿来,跪地奏道:“皇上,北疆传来急报。”

说完,双手奉上战报。

皇帝打开一看,变了脸色。

“敌国大军压境,战事吃紧!”

这消息如同晴天霹雳,让皇帝的脸色瞬间变得煞白。

永昌侯若此时拥兵自重,联合敌国,那大禹危矣。

皇帝示意把战报给豫亲王看。

“豫亲王!你如何看?北疆战事吃紧,永昌侯被治罪。谁来保卫北疆?”

皇帝死死盯着沈潇寒。

沈潇寒立即道:“大禹这么多武将,皇兄只要下旨,把永昌侯召回,自然有人能顶上他的位置。”

“呵呵,你说的轻飘飘的 ,就你说说到底派谁去?”

听到皇上这样说,武将们纷纷往后退。

皇帝咬了咬牙,看向众人,“你们都哑巴了,难道我大禹除了梁忠义,就没有人能打仗了?

他又看向沈潇寒,“豫亲王,你说派谁去?”

沈潇寒道:“既然大家都不愿意去,臣弟愿意带兵前去。”

“你去?”皇帝的脸色僵住。

豫亲王如今的声望,可不像以前那样只有残暴。

如今,他也知道,维护自己的名声了。

不会动不动杀人。

大臣犯了事,他会让大理寺插手。

他把顾知行插进大理寺,渐渐帮他挣了不少好名声。

如今豫亲王比以前的威望高了。

如果再让他立下赫赫战功,岂不是等于皇帝的江山都要拱手送人了。

皇帝不会让这种事情发生。

“你就不用亲自上前线了。留在盛京朕才会放心。”

沈潇寒并不意外。

皇帝怎么会放心让他手握十万大军呢!

可是,沈潇寒不打算如皇帝的愿。

大禹的百姓等不起。

沈潇寒拱手道:“皇兄,臣弟自幼熟读兵书,也历经了太多战事,臣弟有几分把握,并不会做得比永昌侯差。

如今永昌侯谋逆,若不尽快解决北疆战事,恐生更大乱子。臣弟愿为皇兄分忧,前往北疆退敌。”

皇帝沉默良久。

沈潇寒身份特殊,若派他去,虽能解北疆之急,但也有诸多风险。

豫亲王如今的名声渐渐好转。

就连残暴的名声,众人都像失忆了一样,没有人再提起。

可眼下实在无人可用,武将们都畏缩不前。

豫亲王好似成了唯一的人选。

只是如果永昌侯图谋造反,豫亲王又会是好的吗?

十万大兵在他的手上,皇帝更不放心。

皇帝扫了大臣们一眼。

竟然没有一个人站出来反对。

他们巴不得豫亲王去。

谁也不愿意与永昌侯对上。

豫亲王算是解了他们的燃眉之急。

皇帝哪里不知道这些大臣的心思?

只是话已经说出去了,阻止豫亲王已经来不及了。

“好,朕准你带兵前往北疆。但你需速战速决,莫要让朕失望。”

皇帝最终咬咬牙说道。

沈潇寒领命,心中已有了应对之策。

他知道这一战不仅关乎北疆安危,更关乎自己在朝中的地位和大禹的未来。

退朝后,沈潇寒立刻着手准备出征事宜,挑选精兵强将,调配粮草物资。

这事很快就传到了永昌侯的耳中。

他嗤笑一声。

豫亲王真是不怕死啊!

竟然敢孤来北疆与他抢军权。

他在北疆大营早就妻子收到了家中被抓的消息,顿时怒发冲冠。

又知道龙袍的事被发现,谋逆之事已败露。

他如今只有一条路可走,就是造反。

皇帝又派豫亲王前来,他在心中盘算着是与敌国联手对抗朝廷,还是孤注一掷回师盛京。

他的谋士们各执一词,争论不休。

而在盛京,顾知行加紧审问永昌侯府众人,试图从他们口中得到永昌侯更多的谋反证据以及与敌国勾结的详情。

沈潇寒在准备出征的过程中,也秘密安排人手调查永昌侯与敌国的关系。

他知道,此次北疆之行,不仅要面对敌国大军,更要提防永昌侯的阴谋诡计。

出征那日,沈潇寒身披战甲,率领精兵浩浩荡荡地向北疆进发。

阳光洒在他们身上,映照出坚定的决心。

前途未卜。

一场关乎大禹命运的大战,即将拉开帷幕。

而此时,永昌侯府中,闵氏和卫氏仍在绝望中挣扎,不知等待她们的将是怎样的命运。

没完没了的审问也让她们抓狂。

她们什么都不知道。

为何要受这种折磨。

就在闵氏和卫氏绝望之际,突然听到外面一阵喧闹。原来是卫家派人来了。

卫夫人一脸焦急地冲进侯府,看到卫氏,忙道:“快收拾些细软,随我走。”

卫氏又惊又喜。

母亲竟然愿意见她这个女儿。

卫家没有放弃她。

卫氏多了一个心眼,忙问道:“母亲这是为何?”

卫夫人急道:“永昌侯谋反,怕是要治罪。母亲放心不下你,找人疏通了一下关系。母亲如今先带你出去避避,再从长计议。”

“侯府如果定的是谋逆罪,谁也跑不了,我不走!”

她不知道母亲用了何种方法进来的?

只要母亲还记得有她这个女儿就成了。

她不会走。

她的儿子女儿还在侯府。

她不会独自逃生。

便说:“母亲你回去吧,我不会走。”

她不能拖累娘家人。

卫夫人跺脚道:“你糊涂,留在这里只有死路一条。”

卫氏咬了咬牙,拉着卫夫人的手,认真道:“母亲,我心意已决。我不能把儿子女儿丢在这里,自己独活。若真的定了谋逆罪,我认了。”

卫夫人又急又气,眼泪在眼眶里打转,“傻孩子,你不为自己想,也得为母亲想想啊。你要是死了,母亲怎么活?”

卫氏眼神坚定,“母亲,我不能这么自私。我不能在这时候弃儿女而去。”

如今夫君还未有定论。

她和离归家或许可以躲过一劫。

不过想到两个孩子,她就不忍心。

她不想死是真,可是舍不得孩子也是真。

要是让她一个人独活,她宁愿选择去死。

闵氏在一旁听着,心中五味杂陈。她站起身,走到卫氏身边,拍了拍她的肩膀,“弟妹,你有情有义,是我小瞧你了。”

她问出和离的那一刻,闵氏是失望的。

如今才知晓,是自己错怪了她。

卫夫人见劝不动卫氏,无奈地叹了口气,“罢了罢了,既然你执意如此,母亲也不勉强你。但你放心,母亲会想办法保住你孩子的。”

说完,卫夫人一步三回头地离开了侯府。而卫氏和闵氏,只能继续在这侯府中,等待着未知的命运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