第126章 决断时刻(1 / 2)

雷声滚过天际,夜风渐疾,吹得庭院中的树叶簌簌作响,带着山雨欲来的湿气。

镇北王府内,那最后一盏烛火在风中摇曳,却顽强地燃烧着,直至蜡炬成灰。

霍凛与永宁并未安寝,也无心安寝。最后的推演已经完成,所有的布置均已就位,此刻,需要的不是反复的焦虑,而是将身心调整至最佳状态的沉淀。

寅时初刻,天色依旧墨黑,唯有东方天际透出一丝微不可察的鱼肚白。

霍凛独自一人,来到了王府深处那间不常开启的小祠堂。

祠堂内灯火长明,供奉着霍氏先祖的牌位,最前方,正是他父亲,老镇北侯霍远的灵位。

牌位擦拭得一尘不染,在烛光下泛着沉黯的光泽。

霍凛褪去外袍,仅着中衣,在父亲牌位前缓缓跪下,脊背挺直如松。

他没有焚香,也没有祷告,只是静静地跪着,目光沉凝地注视着那块冰冷的木牌。

脑海中,纷乱的画面闪过。

是父亲教他习武时严厉而期盼的眼神。

是父亲在猎场上将他护在身后,直面疯熊时那如山岳般宽阔的背影。

是父亲弥留之际,紧握着他的手,断断续续的嘱托:“凛儿……霍家……忠义……守土……”

是北疆的风雪,鹰嘴崖的硝烟,麾下将士们信任而炽热的目光。

是落鹰涧那批不翼而飞的军械,是韩青被构陷软禁的愤怒,是“妙笔张”冰冷的尸体,是冯三那浑浊眼中压抑多年的悲愤。

最后,定格在魏王萧景那看似温润,实则暗藏无尽野心的脸庞,以及那枚象征着阴谋与背叛的玄鸟标记。

一股炽热的怒火与冰冷的杀意在他胸中交织、碰撞、沉淀,最终化为一片古井无波的决绝。

他不需要向先祖祈求保佑,他只需要确认自己的心——此心光明,此志不渝,此行无悔。

他对着父亲的牌位,重重叩了三个头。每一次叩首,都仿佛将所有的力量与信念灌注其中。

起身,穿衣,动作沉稳利落。当他再次转过身时,那个在朝堂上“病弱不堪”的霍凛已然消失,取而代之的,是那个曾经令北狄闻风丧胆、即将在另一个战场上挥出致命一击的统帅。

卯时正,天色微明,雨后的空气格外清新,却也带着一丝凉意。

永宁早已起身,在秋雯和兰芷的服侍下,一丝不苟地穿戴起那套繁复而庄重的超品镇国公主礼服。

翟衣深青,织金凤纹,玉带环佩,珠翠盈头。每一件配饰,都代表着皇家的威严与法统。

铜镜中,映出一张苍白却异常平静的面容。永宁仔细端详着镜中的自己,抬手,正了正发间那支九尾凤钗。凤首高昂,象征着不屈与尊严。

她没有像霍凛那样去祠堂,而是来到了书房。

案上,铺开着那份最终的陈情奏疏副本,以及那几册证据卷宗的摘要。她并非再次核对,而是如同品味般,用目光缓缓抚过上面的每一个字。

这些文字,不再是冰冷的证据,而是无数冤魂的呐喊,是忠诚被践踏的控诉,是阴谋即将被阳光刺穿前的最后低语。

她想起了离京前往北疆时的茫然与忐忑,想起了边关的风沙与鲜血,想起了伤兵营里那些渴望生存的眼神,想起了篝火旁将士们豪迈的歌声,也想起了与霍凛在月下许下的誓言,在绝境中彼此的扶持。

从深宫中不谙世事的公主,到如今手握惊天证据、即将直面帝国最黑暗核心的镇国公主,这一路走来,艰辛坎坷,却也让她找到了比尊荣更有分量的东西,责任、信念与真实不虚的情感。

她轻轻阖上眼眸,深吸一口气,再睁开时,眸中只剩下如同雪山之巅融水般的清澈与坚定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