第108章 公主内帷(1 / 2)

朝堂之上,刀光剑影,杀机四伏。

而在那重重宫闱之内,另一场不见硝烟的战争,也随着政敌的构陷,悄然蔓延至永宁身上。

“公主干政”、“不守妇道”、“夫妻失和”的污水,不仅在市井流传,更是在贵妇命妇们的赏花会、品香宴上,被某些有心人当做“体己话”,窃窃私语,不断发酵。

永宁深知,这些针对她的污名,看似不如朝堂上指控霍凛“通敌”那般致命,但其恶毒之处在于潜移默化地瓦解她的声誉,离间她与霍凛的关系,更可能影响到皇帝和太后对她的观感,从而间接削弱霍凛可能获得的、哪怕一丝一毫的潜在支持。

若她被打上“不安于室”、“牝鸡司晨”的烙印,那么她为霍凛所做的任何辩解或努力,都将被视为“妇人干政”的佐证,不仅无效,反而有害。

她必须反击,但方式必须巧妙,必须符合她“公主”与“人妻”的身份,不能留下任何话柄。

于是,在霍凛于王府中沉稳布局、应对明日朝会生死局的同时,永宁也换上了符合规制的公主礼服,以一种看似柔弱、实则坚韧的姿态,步入了后宫那看似繁花似锦、实则暗藏机锋的交际场。

时值初夏,御花园内百花争艳。

太后设宴邀宗室女眷及重臣命妇赏花。

永宁准时出席,她穿着素雅而不失身份的宫装,脸上薄施脂粉,恰到好处地遮掩了连日来的憔悴,却并未刻意掩饰眉宇间那一抹挥之不去的轻愁。

她并未主动与任何人攀谈,而是径直走到太后身边,如同未出阁时那般,亲自为太后布菜、斟茶,动作娴熟而自然,言语温婉,只聊些花艺、养生等闲适话题,绝口不提朝政与霍凛之事。

当有那等心思活络、想借机打探或暗讽的命妇,故意将话题引向“女子当以柔顺为德”、“内帷不宜干涉外事”时,永宁只是抬起那双清澈见底的眼眸,带着几分恰到好处的茫然与无辜,轻声道:

“夫人说的是。永宁自幼受母后教诲,深知女子本分。

在北疆时,不过是见将士们缺衣少药,心中不忍,略尽绵力,做些缝补汤药之事,实在谈不上‘干涉’。如今回京,更是谨守宫规,每日不过是侍奉王爷汤药,打理府中琐事,闲暇时抄写佛经,为北疆阵亡将士祈福罢了。

却不知外界为何会有那等传言?许是有人见王爷蒙冤,妾身心忧,便以为妾身不安于室了罢?”

说罢,她眼圈微红,垂下头,用帕子轻轻按了按眼角,一副受了莫大委屈却强自隐忍的模样。

她这番话,姿态放得极低。最后那欲言又止的委屈,更是激起了太后和一众年长命妇的怜惜之情。

太后拍了拍她的手,叹道:“好孩子,委屈你了。你是什么品行,哀家还不知道吗?莫要听那些闲言碎语。”

几位与太后亲近的老王妃也纷纷出言安慰。那几位想借题发挥的命妇,见太后表态,也只得讪讪地闭了嘴,不敢再多言。

端阳佳节,皇后于中宫设茶会。

此次与会的,多是些年轻宗室女和京中才名在外的官家小姐。

席间,不知是谁又提起“女子无才便是德”的老调,隐隐针对永宁曾参与军务核算之事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