第31章 贵妃邀约(2 / 2)

她将“流言”之事点出,却又轻轻揭过,仿佛只是随口一提。

宴席过半,酒过三巡,气氛越发“融洽”。

李贵妃挥退左右乐师舞姬,只留几个心腹宫人在旁伺候,显得愈发“体己”。

她忽然叹了口气,语气变得幽怨起来:“其实啊,今日请妹妹来,也是想跟妹妹说几句贴心话。这宫里看着花团锦簇,实则……冷暖自知。陛下虽好,但后宫姐妹众多,陛下又能记得谁几分,说到底,咱们女人,还是得自己心疼自己,也得互相帮衬着点才是。”

她目光盈盈地看着永宁,意有所指:“妹妹你说是不是?就像我们李家与霍家,虽说在朝堂上或许有些政见不同,但那都是男人们的事。咱们女人之间,何必掺和那些,理应多亲近亲近才是。我兄长也常在家中说,侯爷是国之栋梁,只是性子直了些,有时易得罪人,若能彼此多些沟通体谅,于国于家,岂不都是好事?”

永宁心中警铃大作,来了。

这才是今日宴会的真正目的,试图通过她来软化霍凛,甚至拉拢霍凛。

她垂下眼睫,故作懵懂:“朝堂大事,妾身愚钝,不敢妄议。侯爷常教导,为臣者,但知忠君爱国,恪尽职守,其他非分之事,不应多想。”

李贵妃脸上的笑容僵了僵,似乎没料到永宁会如此直接地将话堵回来。

她端起茶杯抿了一口,掩饰住眼底一闪而过的冷意,再抬头时,笑容依旧:“妹妹真是谨守妇道,难怪陛下和太后都常夸你。不过有时候,太过刚直,也易折啊。侯爷军功赫赫,自是无人能及,但这朝堂之上,终究不是只有打打杀杀。人情世故,各方打点,也是少不了的。树大招风,若是处处较真,难免会吃亏的。”

她语重心长,仿佛真是为霍凛着想:“就说这次族亲之事,虽是那族亲自己作孽,但闹将开来,于侯爷名声总归是有碍的。若是朝中有人心借此大做文章……唉,本宫真是为侯爷担心。”

永宁心中冷笑,面上却露出恰到好处的担忧:“娘娘说的是。妾身也常忧心此事。只望陛下明察秋毫,勿使忠臣蒙冤。”

“陛下自然是圣明的。”李贵妃意味深长地笑了笑,“只是陛下日理万机,难免有顾不到之处。很多时候,事情如何,不全在真相如何,而在旁人如何说,陛下如何听。妹妹说,是不是这个理?”

她这是在暗示,舆论和圣意的重要性,甚至隐隐有威胁之意。

若霍凛不肯“合作”,他们便有办法让皇帝“听”到不利于霍凛的说法。

永宁只觉得后背发凉,这软硬兼施的手段,真是厉害。

她正思索着该如何应对,李贵妃却忽然又换上一副亲热面孔,从腕上褪下一只通透欲滴的翡翠镯子,拉过永宁的手就要给她戴上:“瞧本宫,光顾着说这些烦心事了。这镯子是本宫心爱之物,与妹妹甚是相配,今日就送给妹妹了,权当是姐姐给你的一份见面礼,日后咱们常来常往……”

永宁如同被火烫到一般,猛地缩回手,站起身,后退一步,敛衽行礼,语气恭敬却坚决:“娘娘厚爱,永宁心领,只是如此贵重之物,永宁万万不敢承受。宫中规矩森严,外命妇岂敢私受后宫如此重礼,若被御史知晓,于娘娘、于永宁,皆是祸事。还请娘娘收回成命。”

她搬出了宫规和御史,理由冠冕堂皇,无可指摘。

李贵妃的手僵在半空,脸上的笑容终于彻底维持不住,一点点冷了下来。她盯着永宁,目光如同淬毒的针,半晌,才缓缓收回手,冷笑一声:“妹妹真是谨小慎微啊。也罢,既然妹妹不领情,本宫也不强求。”

气氛瞬间降至冰点。

殿内其他女眷也察觉到异样,纷纷噤声,面面相觑。

恰在此时,宫人来报,说是太后宫中来人,传永宁公主过去说话。

这突如其来的解围,让永宁暗暗松了口气。她连忙顺势起身告辞:“既是太后传召,永宁不敢耽搁,先行告退。”

李贵妃面无表情,只淡淡“嗯”了一声,甚至未曾抬眼看她。

永宁保持着得体的礼仪,退出重华宫。直到走出很远,才感觉那如芒在背的目光消失,她的后背,早已被冷汗浸湿。

这场赏花宴,果真是鸿门宴。

李贵妃的拉拢、试探、威胁、利诱。手段层出不穷,若非她早有警惕,步步为营,只怕早已落入彀中。

而太后此时的传召,是巧合,还是有意为之的庇护呢。

永宁回头望了一眼那依旧灯火辉煌、暗香浮动的重华宫,心中寒意更甚。

贵妃的野心,已然毫不掩饰。

而她与霍凛,无疑已被这野心勃勃的母子二人,视为了必须铲除或收服的绊脚石。

前方的路,愈发凶险了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