第23章 宫宴霓裳(2 / 2)

诗句落笔,满殿寂然。

这画,这诗,哪里是寻常闺阁女儿的情致。

这分明画的是边关风骨,写的是将士情怀!那“铁甲冰河”、“丹心”、“边关”字字句句,都指向那位以军功封侯、此刻正坐在席上的驸马爷。

永宁放下笔,再次敛衽一礼,声音清晰却平静:“永宁拙作,请皇兄、母后、各位娘娘品评。愿我大梁边关永固,将士安康。”

寂静之后,皇帝率先抚掌,朗声赞道:“好,好一个‘铁甲冰河夜未央’,好一个‘且送梅香到故乡’。永宁此画此诗,格局宏大,意境深远,更难得是一片赤诚之心,当赏!”

太后亦露出欣慰的笑容,微微颔首。

席间众人这才仿佛回过神来,纷纷出言称赞,只是那称赞声中,多少带着些复杂的意味。

有真心赞叹其才情与用意的,也有惊讶于这位看似柔弱的公主竟有如此胸襟的,更有暗中揣测她此举是为了讨好霍凛、巩固地位的……

李贵妃脸上的笑容微微有些僵硬,显然没料到永宁会如此应对,反而出了一回风头,她勉强笑了笑:“公主果然才情不凡,心思更是巧妙,难怪能得侯爷爱重。”

这话听着是夸赞,细品却仍带着一丝酸意和挑拨。

永宁只当未闻,谢恩后便退回座位,感觉后背已是一层冷汗。

她不敢去看霍凛的表情,只感到他的目光似乎在她身上停留了片刻,那目光不再是纯粹的冰冷,似乎多了一丝难以言喻的复杂。

然而,风波并未就此平息。

宴席继续进行,丝竹再起。

但很快,另一种微妙的气氛开始在一些宗室和老臣席间弥漫。有人开始低声议论。

“公主这诗‘丹心何必诉柔肠’听着像是为某人抱屈啊?”

“是啊,‘铁甲冰河’,这说的不就是镇北侯吗。”

“莫非……侯爷在朝中受了什么委屈,或是功高震主,惹了陛下不快?”

“嘘,慎言!公主或许只是无心之语……”

“无心?在这等场合,我看未必,怕是意有所指啊……”

议论声虽低,却像病毒一样悄然扩散。

永宁那首原本意在表达边关将士不易、暗含对霍凛理解的诗,在别有用心之人耳中,竟被曲解成了对皇帝和朝廷的隐晦抱怨和试探。

永宁也听到了些许风言风语,脸色渐渐发白。她万万没想到,自己一番心思,竟会引来如此解读。

她下意识地看向身侧的霍凛。

只见他面色依旧冷峻,仿佛并未听到那些议论,但握着酒杯的手指,却几不可察地收紧了些许。

皇帝萧景琰显然也察觉到了席间气氛的微妙变化,他脸上的笑容淡了些,目光掠过永宁,又扫过霍凛,眼底深处掠过一丝难以捉摸的光芒。

宫宴霓裳,本为喜庆,却因一幅画、一首诗,再起风波。

永宁被李贵妃一言推至风口浪尖,她急智应对,虽暂时化解,却将自己和霍凛再次置于更复杂的舆论漩涡之中。

她原本只是想表达一份理解,却无意中触碰了那根最敏感的、关于功高震主、君臣相疑的弦。

回府的马车上,气氛比来时更加凝滞压抑。

霍凛始终闭目不语,周身散发着比以往更冷的寒气。

永宁心中惴惴不安,有心想解释几句,却不知从何开口。

直到马车驶入侯府,下车时,霍凛才忽然停下脚步,侧头看了她一眼,目光深沉如夜,语气听不出喜怒:

“公主今日,真是好才情。”

说完,不等永宁反应,便径直转身,大步离去。

留下永宁独自站在原地,望着他冷硬的背影,在冬夜的寒风中,只觉得一颗心直坠冰窟。

她似乎又做错了?