第411章 最后的冲击(1 / 2)

“兄弟们,立功的机会来了。

前头那批叛军,三倍于我,可他们手里是旧制铜刀,咱怀里是新铸百炼横刀;

他们身上是碎皮拼甲,咱披的是贯铁鳞甲——三倍又如何?”

话音未落,后列已有一名少年士兵热血上涌,振臂高呼:

“建功立业,报——”

“嘘!”

司马猛地回身,一巴掌拍在他头盔上,笑骂,

“吼什么吼,生怕别人听不见?”

可那半截“燕赵”还是飘了出去,街巷外顿时传来杂沓脚步与金属碰撞声。

事已至此,司马不再隐藏,反手拔刀,刀背在墙砖上擦出一串火星,映得他眉目狰狞。

“杀!”

低沉而短促的号令出口,六十余名燕赵锐卒如开闸怒潮,轰然涌出巷口。

月色下,刀光似匹练,盾面如鳞墙,瞬间与迎面奔来的叛军撞在一起。

金属交击,火星四溅;

第一排叛军只觉臂骨巨震,旧制铜刀已被横刀生生劈断。

燕赵前排重盾前倾,像一堵移动铁壁,把对手撞得踉跄后仰;

后排长刀从盾隙递出,每一击都精准抹过咽喉或锁骨,血线喷洒在残墙上,发出嗤嗤热气。

三倍的人数优势,在狭窄的街衢里反而成了累赘。

叛军前拥后挤,兵器难展;

燕赵却以小阵为单位,三人为楔、五人为锋,刀盾交替,步步推进。

所过之处,只留下一地横尸与折断的旗杆。

先前高呼的少年士兵,此刻紧随司马,刀锋过处,一名叛军校尉的铜盔被劈得裂开;

少年借势跃起,膝盖猛顶对方胸口,把人从马背撞下,横刀补进心口,热血溅了他一脸。

少年咧嘴一笑,眸中却是沉稳与果决,再无声嘶力竭的呐喊,只剩低低一句:

“报效燕赵。”

战斗结束得比预料更快。

当最后一名叛军试图转身逃向主街时,燕赵司马反手掷出短戟。

破空声尖啸,戟刃透背而出,将那人钉在青石柱上。

街巷重归寂静,唯有粗重的喘息和血滴落地的轻响。

火光映照着满地的残刀断戟,也映照着燕赵士兵冷峻而兴奋的面庞。

两名司马互望一眼,同时抬刀,在空中轻碰,发出清脆一声——

“前行三百步,便是东门。”

“走!去收尾。”

铁靴踏过血泊,溅起暗红涟漪。

身后,倒下的三倍敌军,成了他们通往黎明最直接的战功。

两名司马收刀入鞘,血珠沿甲缘滴落,却顾不得拭去。

他们低声喝令,六十余名燕赵锐卒迅速整队。

刀盾相击,发出低促的金属碰撞,像一头饱饮鲜血却仍饥饿的猛兽,调头扑向下一处猎物。

夜色深沉,东门方向却火光冲天,喊杀声隐隐如雷。

司马之一抬臂指向前方,声音冷峻:

东门锁钥,不能久拖!

秦将军独当面,我等从背后撕开叛军脊背——前后夹击,一战而定!

众兵低应,脚步踏过青石,溅起血花,却没有一人喧哗。

街巷狭窄,他们便以散兵阵前行,盾贴墙,刀出鞘,像一条沉默的黑潮,沿着屋影迅速流动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