郑国、李春更望向城外新渠,心中勾勒水利与桥梁蓝图。
李方清抬眸,扫过一张张面孔:
贤才、商贾、百姓、官吏——此刻皆汇于燕赵城下,如万川归海。
他心潮翻涌,却只是轻轻一摆手,示意众人入城。
阳光正炽,照亮前方笔直的主街,也照亮这座新城无限延展的未来。
一位身着锦缎、腰悬翠玉的中年富商率先整了整衣冠,深吸一口气,趋前半步,拱手朗声问道:
“敢问燕赵领主,吾等初来乍到,人生地疏,不知……不知吾等及家眷将落脚何处?”
他话音未落,身后几辆马车的帘子已被悄悄掀开。
一位身着淡粉罗裙的贵妇倚窗而望,怀里抱着粉雕玉琢的小女儿,低声与身旁老嬷嬷咬耳:
“若能住得安稳,也算没白走这一遭。
这燕赵城新筑,连墙砖都透着阳光味儿,我瞧着比采菊城那老巷子强多了。”
老嬷嬷笑着点头:
“夫人说的是,您瞧那城墙多高,奴婢活了这把年纪,还没见过如此巍峨的新城呢。”
另一侧的车窗边,一位青衫绸帽的老者正与儿子低声商议:
“若领主真肯赐下栖身之所,咱家那十几车药材便有了存放之地,不必再日晒雨淋。”
他儿子眉目俊朗,闻言眼睛一亮:
“父亲说的是,若能紧邻集市,日后开张营业也方便。”
李方清将众人神色尽收眼底,朗声一笑,抬手示意,声音清朗如晨钟:
“诸位移居燕赵,李某岂会怠慢?
且先入住城中最好的客栈酒楼——‘燕赵第一楼’。
那楼高四层,临水而建,推窗即可见碧波荡漾、柳枝低垂。
房资、膳费,皆由我包揽,诸位只管安心休憩,不必为银钱操心。”
先前发问的富商闻言,顿时喜形于色,回头望向自家马车,高声道:
“娘子,你且放宽心,领主高义,赐我们住‘燕赵第一楼’!
那楼我早有所闻,说是雕梁画栋、锦褥绣榻,连茶具都是景德镇的上品!”
车窗内,贵妇闻言,眸光倏地一亮。
忍不住轻呼出声,随即自觉失礼,忙以团扇掩唇,笑意却从眼角眉梢溢出来:
“当真?那……那可太好了!
咱们这一路风尘仆仆,若能泡个热水澡,再品一盏香茗,便是神仙日子了。”
旁边一辆马车里,一个虎头虎脑的小少年扒着窗沿,奶声奶气地喊:
“爹爹,那楼里有桂花糕吗?
我想吃甜甜的桂花糕!”
少年父亲——另一位身着墨绿锦袍的富商——闻言大笑,回身揉了揉儿子的发髻:
“有!当然有!
领主说了,吃喝全免,你想吃多少桂花糕都有!”
李方清见状,笑意更深,续道:
“今夜,城中大摆宴席,为诸位接风洗尘,务请赏光。
酒是窖藏十年的‘燕赵春’,菜是南北名厨联手烹制的山珍海错,还有歌舞杂耍、焰火灯船,定让诸位及家眷尽兴而归。”
众富豪闻言,连忙下车,连连摆手,笑称:
“领主抬爱,我等不过小商小贩,岂敢称‘富’?
日后还需靠领主赏口饭吃!”
话虽谦逊,眉眼间却满是对新城生活的期待与雀跃。
一位白发老翁更是激动得眼眶微红,颤声道:
“老朽奔波半生,今日才算找到真正的安身立命之所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