第337章 桃溪招待(2 / 2)

“我要两坛,一坛路上喝,一坛回苏州送母亲!”

再往前,竹匾层层叠叠,晒着琥珀色的果干。

刘子澈随手抓起一把杏脯,阳光透过果肉,亮得像玛瑙。

“后山的野山杏,小却肉厚。

去核后用山泉漂三夜,糖渍后再用微火烘,外韧里软,酸甜恰好。

走长路含一块,生津又解乏。”

孩子们早已围在果干摊前踮脚,巴图鲁干脆抓了一把塞进皮袋,含糊道:

“路上嚼它,省得狼嚎吓破胆!”

话音未落,一阵布匹抖开的“哗啦”声引得众人回头。

只见黄道婆亲自上阵,将一匹新织的“桃溪云锦”扬空一展。

锦面青底浮白,似山谷里涌起的晨雾,又似溪水映天。

刘子澈接在手里,指尖抚过纹理:

“这布用的是双股桑蚕丝,经线用靛蓝,纬线用槐花黄,织成后放在山泉里漂七日,日晒夜露,色才这般柔和。

一匹可做三件长衫,折起来不过半斤重,回江南可做春衫,回北境可做里衬。”

沈娘子看得眼热,已让伙计记下十匹。

最后一处,皮香混着松脂味扑鼻。

几张硝制好的鹿皮、麂皮悬在木架上,柔韧而透光。

刘子澈拍了拍其中一张,声音清脆:

“这是猎户昨夜刚送到的鹿皮,用山泉漂洗,再以栲胶、茶油反复揉制,软得能包住一把刀锋。

做靴面,十年不裂;做护臂,冬夜不冷。

西域风沙大,驼队用它做水囊套,滴水不漏!”

巴图鲁伸手一扯,鹿皮卷在臂上像第二层肌肤,哈哈大笑:

“给我来三张!回草原换三匹好马!”

刘子澈收拢折扇,向四面拱手:

“今日先尝、先看,愿诸位吃得尽兴,看得欢心。

午后镇署备了契书,货量、价目写得清清楚楚,童叟无欺。

桃溪虽小,却愿与天下共甘甜!”

人群爆发出一阵叫好,灶火映得每个人脸上都亮堂堂的。

晨风拂过,油香、酒香、果香、皮香混在一起,像给整个桃溪镇披上了一层暖洋洋的锦毯。

燕赵镇政务大厅里,晨光透过高窗,斜斜洒在乌木长案上,案面映出一道温润的琥珀光。

李方清端坐主位,玄青长袍的袖口垂落,指尖轻搭在案沿,像压住一方静水。

左侧,杨荣、杨溥、杨士奇依次而坐,衣袍颜色由深至浅,像一幅徐徐铺开的山水;

右侧,胡雪岩的算盘静搁膝前,张仪的羽扇半展,扇骨映出微亮的银。

再往下,七位村长分列两侧,粗布与绸衫交错,腰间铜印偶尔相撞,发出极轻的叮当。

大厅穹顶高悬,梁木以黑漆为底,金线勾出飞鹰暗纹;

阳光落在其上,鹰羽似在悄然振翅。

地面铺着新换的青砖,砖缝间以白灰勾线,笔直如刀裁。

长案后,一座紫檀大屏风隔出半间暖阁,叶连王子斜倚其内的豪华沙发上——

沙发覆着墨蓝锦缎,缎面暗绣银狼纹,狼首恰在扶手的弯弧里,若隐若现。

他一手搭在膝上,一手轻触扶手,指尖下的银狼似在微微喘息。

厅中无一人出声,只听得见窗外风掠过旗绳的猎猎声,和厅内炭盆里偶尔“噼啪”炸开的火星。

阳光、木香、墨香、以及新砖上淡淡的土腥气,混在一起,像一条看不见的绸带,把所有人静静束在这幅无声的画卷里。

杨溥起身,先拱手一礼,声音清朗如晨钟:

“主公,如今借王子殿下之光,我燕赵领地声名鹊起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