第236章 秦良玉(2 / 2)

夯土、递瓦、抹灰,动作利落,却都小心翼翼,生怕扬起的尘土惊扰了坐在门槛上哄孩子的妇人。

忽然,一位挽着篮子的妇人走来,篮里盛着刚从井里打上来的清水。

她怯怯地端起碗,送到离她最近的那个年轻兵卒面前。

兵卒双手都是泥灰,见状慌忙在衣襟上蹭了蹭,红着脸接过水:

“多……多谢大姐。”

声音低得几乎听不见。

妇人被他这副窘态逗得扑哧一笑,转身碎步跑开,辫梢在夕阳里划出轻快的弧线。

秦良玉远远看见,侧头与黄道婆相视而笑,眸子里皆是柔软。

三日后,二人回镇复命。

议事厅内,李方清正翻着修路图纸,闻声抬头。

秦良玉单膝点地,朗声禀报:

“闪亮村民众已安抚完毕:口粮三仓,可支半年;危房七十六间,已补葺六十八;院墙缺口尽数堵上。

孩童每日两顿稠粥,再没一人哭饿。”

黄道婆补充:

“妇人们已学会用石灰拌稻草补墙,手艺比男人还细。村口老井也淘净了,再闹旱天也不怕。”

李方清点头,目光落在她欲言又止的脸上:

“还有事?”

秦良玉轻咳一声:

“村中青壮尽殁,留下百余寡妇与孤儿。她们需依靠,也需归宿。

末将斗胆,请留部分大龄男兵驻守,一来守护,二来……若有机缘,或可结为连理。”

李方清正欲应允,黄道婆轻声补了一句:

“婚姻大事,不可强配。若无感情,反成怨偶。”

李方清沉吟片刻,击案定下:

“传令——

一、挑选品行端正、技艺在身的单身大龄兵卒二十人,常驻闪亮村,任护卫、教耕、修造之职,月俸照发,三年后若无战功亦可留籍为民。

二、自燕赵镇工匠行会中再择单身匠户十五人,携工具前往,助建染坊、磨房、水车,工钱从优,同样听其自由择偶。

三、设三月一次的“村集日”,镇内未婚男女可往闪亮村赶集,互通有无,亦容情愫暗生。其余事宜,顺其自然,不得强求。”

秦良玉与黄道婆对视一笑,齐声领命。李方清又道:

“此事若成,闪亮村便不只是难民之所,而是新生的家园。”

窗外春风吹动柳枝,像极了那些即将重新发芽的人生。

……

短短七日,原本晒得黝黑的农夫,便在杨荣手里蜕变成一支令行禁止的军队。

清晨的山寨校场,薄雾未散,鼓声已如闷雷滚动。

农夫们赤着脚,肩背硬木长弓,十步一呼、百步一喝,箭矢破雾而出。

“嗖嗖”连成一线——靶心红漆被钉得层层剥落,竟无一箭脱靶。

“弩手——上弦!”

杨荣一声令下,三百名壮汉单膝跪地,脚踏强弩,腰臂同发。

原本耕地用的粗腱,此刻化作扳机簧片。

“咔嗒”一声,三指粗的弩箭带着尖啸钉入五十步外的木板,箭尾犹在震颤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