笔下文学小说网 > 都市重生 > 重生葫芦戏寇我在北平扒裤衩 > 第171章 南下星洲,联络华侨义士

第171章 南下星洲,联络华侨义士(1 / 2)

“和平号”在南海稍作停留后,继续向西航行。龙渊站在甲板上,感受着和谐之力与南海自然的共鸣渐渐远去。前方的航路将带领他们穿越马六甲海峡,进入南洋海域。

“我们收到陈嘉庚先生的紧急求援,”周文彬拿着一封密电走来,“南洋华侨正在组织抗日力量,但遭到日军残酷镇压,急需支援。”

苏雨晴轻抚玉佩,眼中闪过忧虑:“南洋...那里的自然之力似乎正在哭泣。”

龙渊闭上眼睛,通过和谐之力感受南洋方向的能量流动。他看到了令人心痛的景象:热带雨林被战火焚毁,橡胶园和锡矿场中劳作的华侨遭受迫害,新加坡的街道上弥漫着恐惧与抗争的气息...

“南洋八百万华侨,心系祖国抗战,”赵峰愤慨地说,“我们不能坐视他们受苦。”

在龙渊的指挥下,“和平号”改变航向,驶向南洋。航程中,龙渊研究着南洋华侨抗日的历史资料,被他们的爱国热情深深感动。

“南洋华侨为祖国抗战捐资捐物,许多华侨青年甚至回国参战,”周文彬介绍着情况,“现在南洋沦陷,他们组织抗日义勇军,但缺乏武器和训练。”

当“和平号”穿越马六甲海峡时,一股浓重的悲壮气息扑面而来。海峡两岸,昔日繁华的商港如今满目疮痍,日军的太阳旗在废墟上飘扬。

“这里的自然之力被严重污染了,”苏雨晴的玉佩发出警示的光芒,“日军的暴行让大地和海洋都在痛苦中呻吟。”

龙渊通过和谐之力,尝试与南洋的自然意识建立连接。他感受到了这片土地的复杂情绪:既有热带雨林的生机勃勃,也有战争带来的深深创伤;既有千百年来各族群和谐共处的记忆,也有如今被强行分裂的痛苦。

在新加坡外海,“和平号”与一艘华侨抗日组织的小船接上了头。前来接应的是当地华侨领袖林义雄,一个四十多岁的中年人,眼中既有商人的精明,也有战士的坚毅。

“感谢你们前来,”林义雄登上“和平号”,激动地握住龙渊的手,“陈嘉庚先生得知你们在太平洋的事迹,特意让我来迎接。”

在船舱内,林义雄向龙渊小队介绍了南洋抗日的严峻形势:“日军占领南洋后,对华侨特别残酷。我们组织了几支抗日义勇军,但在日军的围剿下损失惨重。”

“你们需要什么帮助?”龙渊问道。

林义雄叹了口气:“武器、药品、训练...什么都缺。但最重要的是,我们需要希望。日军的残暴让很多人失去了抗争的勇气。”

龙渊沉思片刻,说:“也许我们可以提供一种不同的帮助。不是直接的军事支援,而是唤醒这片土地本身的力量。”

在林义雄的引导下,“和平号”驶向一个隐蔽的海湾。这里是一个华侨抗日组织的秘密基地,隐藏在红树林深处。

基地内的景象令人动容:男女老少都在为抗日贡献力量,有的在制作土制武器,有的在照顾伤员,有的在学习游击战术。虽然条件艰苦,但每个人的眼中都燃烧着不屈的火焰。

“这些都是自愿留下的华侨,”林义雄自豪地介绍,“我们也许没有精良的武器,但我们有誓死抗日的决心。”

龙渊被这种精神深深打动。他决定首先帮助改善基地的生存环境。通过和谐之力,他引导红树林自然生长,形成更好的隐蔽屏障;净化附近的水源,确保饮水安全;甚至让一些可食用的植物加速生长,缓解食物短缺。

这些微妙的变化让华侨义士们又惊又喜,他们以为是上天在保佑他们的抗日事业。

然而,龙渊知道这还远远不够。通过和谐之力,他感受到南洋地区存在着一种特殊的自然能量——那是热带雨林的狂野生机与海洋的广阔包容融合而成的独特力量。

“南洋的自然之力与其他地方不同,”龙渊对队友们说,“它更加热情、奔放,但也更加敏感、脆弱。”

苏雨晴的玉佩证实了这一点:“这里的自然意识像热带气候一样,情绪变化很快。我们需要小心地与它建立连接。”

当晚,龙渊在红树林深处进行深度冥想。通过和谐之力,他尝试与南洋的自然意识对话。起初,自然意识对他这个外来者充满戒备,但感受到他体内的和谐之力后,逐渐敞开了心扉。

在冥想中,龙渊看到了南洋的古老记忆:千百年来,华人南下谋生,与当地族群通婚融合,形成了独特的南洋华侨文化;他们既保持着中华文化的根脉,又吸收了南洋各地的特色。

“这片土地接纳了来自各方的移民,”一个温和而古老的声音在龙渊脑海中响起,“但现在,暴力正在撕裂这种和谐。”

龙渊恭敬地回应:“我们想要帮助恢复这种和谐,但不是通过更多的暴力,而是通过理解与尊重。”

“那么你需要理解南洋的真正本质,”自然意识说,“在这里,不同的事物可以共存,对立的力量可以融合。就像热带雨林,看似混乱,实则自有其秩序。”

在这次深度对话中,龙渊对和谐之力有了新的理解。和谐不是消除差异,而是在差异中寻找共生之道;不是强求一致,而是在多元中建立平衡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