百团大战的烽火渐熄,但其带来的影响却如巨石入水,在华北敌后激荡起层层涟漪。日军遭受重创,“囚笼政策”濒临破产,不得不收缩兵力,巩固主要城镇和交通线。而这,正为山东抗日根据地的大发展、大巩固,提供了前所未有的战略机遇。
鲁中南军区司令部内,气氛与百团大战时的紧张激烈不同,多了几分沉稳与开拓的豪情。周参谋长站在大幅山东地图前,目光灼灼:“同志们!百团大战打出了我们八路军的威风,也打出了山东的新局面!鬼子暂时龟缩了,这正是我们扎根齐鲁,将每一个根据地都打造成铁壁铜墙的大好时机!”
他环视在场各级指挥员,最终目光落在龙渊身上:“龙渊同志,你和闹闹在百团大战中居功至伟。现在,斗争的形式要转变,从大规模的破袭转向深入细致的根据地建设。你们的能力,同样大有用武之地!总部要求我们,不仅要能打仗,还要能建设,能生存,能把根牢牢扎在群众之中!”
龙渊心领神会。战争的胜负,不仅在于战场上的厮杀,更在于后方的稳固与坚韧。他沉声道:“请首长指示!我和闹闹,坚决服从组织安排,为巩固根据地贡献力量!”
于是,一场轰轰烈烈的根据地巩固建设运动,在齐鲁大地全面展开。龙渊和闹闹的角色,也从纯粹的“破袭尖兵”,逐渐转变为“建设奇兵”与“守护神”。
一、 “沃土”计划——闹闹的“地质改良术”
山东根据地多位于山区丘陵,可耕地有限,粮食问题一直是制约部队发展和民生改善的瓶颈。龙渊接到了协助开展大生产的任务。
他带着闹闹,走访了根据地的几个重点垦荒区。面对那些贫瘠、板结或者略带盐碱的土地,龙渊心中一动。
“闹闹,你能感知大地,能不能……稍微‘改良’一下这些土壤?让它们更肥沃,更适合庄稼生长?”
闹闹传递来好奇和尝试的意念。它那原本主要用于破坏和操控的地质能力,第一次被系统地应用于“建设”。它小心翼翼地感知着土壤的结构、成分和水分。在龙渊的引导下,它开始进行极其精细的“微操”:
它让过于板结的土层变得疏松透气;将深层相对肥沃的土壤与表层贫瘠土进行微小的置换;引导地下暗流更合理地滋润干旱的土地;甚至将某些对人体无害、却能改善土壤的微量矿物质均匀分布……
这种“地质改良”并非一蹴而就,而是缓慢、持续且不易察觉的。但几个月后,凡是经过闹闹“调理”过的土地,庄稼的长势明显优于其他地块,产量也有了显着提升。百姓们惊喜地传言是“八路带来了好风水”、“土地爷显灵”,而龙渊和知情者们则相视一笑。闹闹这项新开发的能力,被内部戏称为“沃土”计划,为根据地的粮食自给立下了汗马功劳。
二、 “磐石”工程——打造“会帮忙”的防御工事
根据地的巩固,离不开坚固的防御。在构筑核心兵工厂、医院、仓库等关键设施的防御工事时,龙渊和闹闹再次大显身手。
他们不再仅仅满足于利用现有地形,而是开始主动“塑造”地形。在工程师和工兵的技术指导下,闹闹的能力被运用到极致:
· 挖掘隐秘的地下掩体和交通壕时,闹闹能悄无声息地转移土石,极大地提高了效率,并使得工事更加隐蔽和坚固。
· 构建碉堡和火力点时,闹闹能让水泥更快更好地凝固,让石块之间的结合更加紧密,甚至能引导山体岩石自然形成加固支撑,使得工事堪比天然堡垒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