笔下文学小说网 > 都市重生 > 重生葫芦戏寇我在北平扒裤衩 > 第91章 西渡黄河,感受黄土高坡的苍茫

第91章 西渡黄河,感受黄土高坡的苍茫(1 / 2)

“南国堡垒”的根基日益稳固,如同在华南日占区的心脏地带钉下了一枚无法拔除的钢钉。“南岭火种”游击队不仅顽强地生存下来,更以其独特的战斗方式和稳固的根据地建设,成为了华南抗日战场上一面独特的旗帜。龙渊和闹闹的名字,连同那些“幽灵”、“山鬼”的传说,在带给日寇无尽恐惧的同时,也极大地鼓舞着抗日军民的士气。

然而,战争的全局如同一盘大棋,一隅的稳固并不意味着整体的安宁。1944年,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进入战略反攻阶段,但在中国战场上,日军为了扭转太平洋战场的劣势,悍然发动了旨在打通大陆交通线的“一号作战”(中方称为豫湘桂战役),国民党军队在战役中遭遇了惊人的溃败,大片国土沦陷,举国震动。

在此背景下,一道新的、更为重要的命令,通过党的秘密交通线,跨越千山万水,再次送达龙渊手中。命令指出,鉴于华南局势相对稳定(指“南岭火种”等游击队已能有效牵制当地日军),而华北、西北战场形势依然严峻,尤其是党中央所在的陕甘宁边区面临着巨大的军事和经济压力。上级决定,调派具有丰富敌后斗争经验和“特殊能力”的龙渊同志,即刻北上,西渡黄河,前往陕北,向中央汇报华南敌后斗争情况,并研究将其“特殊战术经验”在条件适宜的西北地区进行推广和应用的可行性。

命令措辞严肃,意义重大。这已不再是区域性的支援,而是关系到全局的战略调动。

“龙兄弟,这……”罗队长拿着电文,心情比上次龙渊南下时更为复杂。他知道这一次的分别,可能意味着更长的时间,甚至可能是不同的主战场。华南的斗争刚刚打开新局面,龙渊和闹闹早已是队伍的灵魂。

“命令必须执行。”龙渊的语气平静却坚定,目光仿佛已经越过了眼前的群山,投向了遥远的北方,“华北、西北是全局的关键,党中央更需要各方面的支持。我们在华南摸索出的些微经验,如果能在西北发挥作用,意义更大。”

他看向罗队长和围拢过来的队员们,脸上露出熟悉的、带着一丝离愁却又坚毅的笑容:“老罗,同志们,‘南岭火种’已经扎下了根,有了自己的一套生存和发展的办法。这里离不开你们。西北那边,是另一片天地,另一种斗争,正需要我们去学习,去适应,去战斗。”

离别总是匆匆。在一个雾气朦胧的清晨,龙渊带着精简后的小分队(部分队员留在了华南),在罗队长、陈教授和众多队员、乡亲们依依不舍的目光中,再次踏上了征程,这一次的方向是西北。

路途遥远且充满艰险。他们需要穿越日军严密封锁的粤北、湘南,进入相对混乱的桂北、黔东南,然后想办法突破层层关卡,进入相对安全的国统区,再辗转前往黄河渡口。这一路,崇山峻岭,江河阻隔,还要时刻警惕日伪盘查、土匪骚扰以及因大战溃败而流散的散兵游勇。

所幸,凭借“幽灵通道”时期建立的部分关系、东江纵队等兄弟部队的暗中协助,以及龙渊和闹闹日益精纯的隐匿、预警和有限度的物质补充能力,他们如同涓涓细流,顽强地向北渗透。闹闹的能力在长途跋涉中也发挥了独特作用,它能提前感知前方的危险(如埋伏、检查站),能寻找隐蔽的水源和相对安全的宿营点,甚至能在极端情况下,从荒山野岭中“转移”来少量可食用的野果或块茎,补充队伍的给养。

当龙渊和小分队历经千辛万苦,终于站在波涛汹涌的黄河岸边,望着对岸那一片无边无际、沟壑纵横的土黄色世界时,所有人都被深深震撼了。

这与他们熟悉的华南,完全是两个世界。

没有遮天蔽日的绿荫,没有温润潮湿的空气,没有婉转的鸟鸣和潺潺的溪流。目之所及,是苍茫、辽阔、雄浑而又带着几分悲怆的黄土高原。巨大的塬、梁、峁、川,如同被巨斧劈砍过一般,裸露着大地的肌肤。狂风卷着沙尘,在沟壑间呼啸,发出呜呜的声响,仿佛在吟唱着古老而苍凉的信天游。天空显得异常高远,蓝得纯粹,却也更衬出这片土地的干旱与贫瘠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