黑暗中的奔跑没有持续太久。
秦岚在一处锈蚀的金属格栅前停下脚步,手指沿着边缘摸索。下方传来隐约的流水声,混杂着数据流经老旧管道的嗡鸣。她用力一推,格栅向内滑开,露出仅容一人通过的缺口。
“下去。”她的声音在狭窄空间里产生回音。
苏羽顺着生锈的梯子爬下,双脚落入齐踝深的积水。水是温的,带着一股电路板烧焦的气味。秦岚紧随其后,格栅在她身后闭合。
这里是一条废弃的数据通道,墙壁上布满了早期铺设的光纤管线,像蛇一样缠绕在支架上。几盏应急灯在头顶闪烁,投下摇曳的光斑。水面上漂浮着零星的数据碎片,像萤火虫般明灭。
苏羽摊开手掌,碎片仍在发光,纹路上的徽记已经消失,但那种脉动感更强烈了。它不再仅仅是与他心跳同步,而是开始引导他的注意力,指向墙壁上某处密集的光纤丛。
“它在指引我。”他轻声说。
秦岚瞥了一眼他掌心的碎片,又看向那些老旧管线。“新巴比伦建在旧城废墟之上。这些是最早铺设的骨干网络的一部分,后来被更高效的量子网络取代,但从未被完全拆除。”
苏羽走近那团纠缠的光纤。他的手不受控制地抬起,碎片靠近时,几根老旧的光纤突然亮起微弱的光芒。不是现代数据传输那种刺眼的蓝光,而是一种柔和的、近乎橙色的光晕。
“它们在响应。”他低语。
秦岚从防水袋中取出便携终端,接上光纤的一个接口。“让我看看这些老古董还能不能工作。”
终端屏幕亮起,显示出一连串古老的协议代码。她快速输入指令,眉头逐渐皱起。
“有趣。这些老式光纤使用的是环形拓扑结构,与现代的星型网络完全不同。数据不是单向传输,而是在闭环中不断循环。”
苏羽靠近观察终端屏幕。上面的数据流确实在沿着一个看不见的圆环运动,周而复始。
“就像仓鼠在转轮里奔跑。”他喃喃道。
“更妙的是,这些环形网络中存在设计缺陷。”秦岚的手指在终端上飞舞,调出网络拓扑图,“看这里,还有这里。早期工程师为了节省成本,在某些节点设置了数据缓冲区,本意是缓解拥堵,但反而创造了永久性的信息回环。”
屏幕上,几个节点明显比其他部分更亮,数据在那里聚集、旋转,然后重新汇入主环流。
“信息一旦进入这些回环,就永远不会消失?”苏羽问道。
“理论上是的。它们会一直循环,直到有人手动清除或者系统彻底崩溃。”秦岚抬头看他,“新巴比伦升级网络时,只是铺设了新线路,这些老旧的环形网络被整体弃用,但物理上仍然存在。”
苏羽感到掌心的碎片微微发烫。他闭上眼睛,尝试跟随那种感觉。在黑暗中,他仿佛能看到那些信息回环,像一条条发光的蛇,在城市的地下永无止境地游动。
“这些回环...它们是盲点。”他睁开眼,声音因激动而微微颤抖,“现代监控系统不会扫描这些被遗忘的网络,因为它们理论上已经不承载任何有效数据。”
秦岚的眼神亮了起来。“但如果我们能把蓝图的碎片存入这些回环...”
“它们就会像时间胶囊一样,永远在城市的地下循环,直到我们需要的时候。”苏羽接上她的话。
他再次将碎片靠近光纤。这一次,他不再被动地感受,而是主动引导自己的意识,就像秦岚教他的那样。碎片的光芒变得强烈,纹路重新浮现,但这次不是任何组织的徽记,而是一种更古老、更基础的几何图案。
墙壁上的光纤随之响应,橙色的光晕变得更加明亮。几根主要的光纤开始有节奏地脉动,仿佛在呼吸。
“它在读取碎片中的数据。”苏羽说,声音有些吃力,“同时也在读取...我。”
他感到自己的思维正在与那些老旧的光纤同步,仿佛他的意识正在沿着那些光路奔跑,进入一个又一个回环。在那里,时间以不同的速度流逝,数据可以沉睡数年而无人打扰。
秦岚的终端发出急促的蜂鸣。她低头查看,瞳孔微微收缩。
“苏羽,停一下。”
但他已经停不下来。碎片与光纤的连接变得过于紧密,他的意识被拉入一个巨大的信息漩涡。他看到了新巴比伦的骨架,不是现在这个光鲜亮丽的数据天堂,而是它最初的模样——一个由简单协议和环形网络构成的朴素城市。
在这些被遗忘的角落里,存在着现代监控无法触及的阴影区域。就像古老建筑中的密室,只有知道特定敲击顺序的人才能进入。
“这里...”他喘息着说,手指无意识地在空中划出一个复杂的轨迹,“这个节点的缓冲区最大,而且与三个不同的环形网络相连。”