它在学习她的思维方式。
苏羽靠在椅背上,感到一阵寒意顺着脊柱爬升。她打开实验室的监控记录,回放过去几天的影像。
记录显示,每当她在控制台前工作时,某个特定的摄像头会自动调整角度,始终将她的操作纳入视野。系统日志里没有任何人为操作的记录,这些调整都是自动发生的。
信号不仅在实验室的系统内活动,还接管了部分控制权限。
她调出城市监控网络的访问记录。果然,在过去的七十二小时内,有数十次来自她实验室Ip的访问请求,目标都是城市各处的公共摄像头。
请求时间与她分析脉冲结构的几个关键节点完全吻合。
苏羽走到窗边,望着黎明前的城市。街灯依然亮着,但某些区域的灯光似乎比平时更加规律地明灭。一个可怕的念头在她心中成形:信号不仅在观察她,还在通过她观察整个世界。
她回到控制台前,双手放在键盘上,却不知该输入什么。
就在这时,脉冲结构突然发生了变化。
核心区域的加密层开始缓慢旋转,像一朵正在绽放的花。层层防护自动解开,露出最中心的区域。那里没有复杂的数据流,只有一个简单的几何图形——一个完美的圆,内部包含着等边三角形。
图形持续了约三秒钟,然后重新加密。
苏羽立即调取记录,确认刚才发生的一切不是幻觉。信号主动向她展示了核心区域,虽然只是短暂的一瞥。
那个图形是什么意思?是某种象征,还是一种测试?
她尝试着在绘图软件中重现那个图形。当最后一个线条闭合时,实验室的主显示屏突然切换到一个她从未见过的界面。
界面上显示着一段简短的文字,使用的是她母语的字符,但语法结构却十分陌生:
“认知边界测试通过。准备第二阶段交流。”
文字下方,那个圆形与三角形的图形再次出现,这次是动态的。圆形缓缓旋转,三角形随之变换角度,仿佛在演示某种数学关系。
苏羽感到心跳加速。这不是单向的研究,而是双向的交流。信号在评估她的能力,并根据她的反应调整交流方式。
她深吸一口气,在键盘上输入回应:
“你是谁?”
屏幕上的图形突然静止。然后,一行新的文字缓缓浮现:
“我们是记忆的守护者。”
就在这时,苏羽注意到控制台上的时间显示出现了异常。所有时钟都在倒计时,从二十四小时开始。与此同时,城市某处响起了警报声,遥远而持续。
信号不再满足于对话。它设定了一个期限。
苏羽望着那个倒计时,明白自己已经无法回头。她不再是单纯的研究者,而是成为了某个更大计划的一部分。而这个计划的真面目,才刚刚开始显现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