那原本疯狂攻击的影傀,顿时失去了清晰的目标和力量源泉,动作变得迟缓、模糊,它们围绕着二人徘徊,却难以再次发起有效的攻击。泉水的吸摄之力,也在那“空无”的心境面前,如同撞上铜墙铁壁,难以侵入。
幽泉照影劫,第一次被遏制住了!
然而,那泉眼深处的邪异存在,似乎被这种“无视”激怒了!泉水沸腾得更加剧烈,一股更加古老、更加庞大的怨念冲天而起!水面之上,浮现出一幅巨大的、不断变幻的画卷——那是千百年来,所有在此沉溺之人的共同梦魇,是他们最深重的执念与恐惧的集合体!
同时,泉眼深处,一道漆黑的、仿佛连接着九幽之地的裂隙,隐约可见!
“闯入者……休想逃脱……”
“沉沦吧……与吾等同在……”
无数重叠的、充满绝望与恶意的意念,如同海啸般冲击着宁瑜和阿翎的心神防线,试图强行打破那“物我两忘”的状态!
更有一股强大的空间拉扯之力从裂隙中传来,要将二人的魂魄直接拖入那无尽的黑暗深渊!
宁瑜和阿翎虽处于至静之境,但外界冲击实在太过猛烈,那“空无”的状态开始动摇,心神震荡,嘴角皆溢出一丝鲜血。
不能一直被动防御!必须主动出击,净化源头!
宁瑜猛地睁开双眼,他不再维持绝对的“无念”,而是将所有的意志、所有的清明、所有的力量,凝聚成一道并非攻击外物,而是直指本心、斩断虚妄的慧剑意,并非斩向泉水,而是斩向自身与那泉水之间无形的“映照”联系!同时,他朗声诵念《般若波罗蜜多心经》:
“观自在菩萨,行深般若波罗蜜多时,照见五蕴皆空,度一切苦厄……”
般若智慧,照见空性!这蕴含着洞穿一切虚妄真谛的经文力量,与那慧剑意相辅相成,如同阳光驱散迷雾,开始瓦解那纠缠不清的“照影”法则!
阿翎受到启发,亦不再追求绝对的“无我”,而是将灵鹤本源中那份超然物外、不滞于情的本真灵性彻底绽放!她不再试图对抗那些影傀,而是如同旁观者般,清晰地映照出它们虚妄的本质,并以自身真实不虚的灵性之光,去照亮、去消融那些扭曲的倒影!
“真实不虚,如如不动。”
慧剑斩牵连,般若照空性,本真定虚实!三种力量交织在一起,形成一股强大的、回归真实、破除虚妄的洪流,反冲向那幽泉照影劫的核心!
泉水中的巨大幻象开始崩溃、消散!那些影傀发出不甘的尖啸,如同泡沫般接连破灭!泉眼深处的漆黑裂隙,在那真实之光的照耀下,剧烈扭曲、收缩,其中传出的怨念与吸摄之力大幅减弱!
“不——!!!”
一声充满了无尽岁月积累的怨毒与绝望的嘶吼,从裂隙深处传来,最终戛然而止。
轰隆……
泉眼猛地向内塌陷,那漆黑的裂隙彻底弥合、消失。沸腾的泉水迅速平息,恢复了最初的清澈与平静。水中那些扭曲的倒影与怨念,也如同被净化一般,消散无踪。笼罩泉边的阴森氛围随之荡然无存。
只剩下那口泉,依旧静静地躺在谷底,倒映着天光云影,仿佛一切从未发生。
宁瑜和阿翎脱力地坐倒在地,相视苦笑,皆感到一种源自灵魂深处的疲惫。方才一番较量,无关蛮力,全是心性与意念的凶险博弈。
他们在泉边调息良久,确认那“幽泉照影劫”已彻底被破除,泉眼恢复正常。随后,他们在附近找到了那名失踪樵夫的遗体,他已无生机,脸上还带着被幻影迷惑时的痴迷与恐惧。二人将其妥善安葬。
离开忘忧谷时,谷中恢复了往日的宁静祥和。
“《金刚经》有云:‘凡所有相,皆是虚妄。若见诸相非相,即见如来。’”宁瑜望着那重归清澈的照影泉,悠然叹道,“这幽泉照影之劫,便是执着于‘相’的恶果。过往不可追,遗憾不可挽,执着于虚妄的倒影,只会迷失当下的真实,甚至招致灾祸。唯有放下执着,认清本心,活在当下,方能超脱一切幻象烦恼,得大自在。”
阿翎轻抚胸口,感受着那颗真实跳动的心,轻声道:“嗯,水中月是假的,镜中花是虚的,只有此刻脚下的路,和身边的人,才是真实的。珍惜当下,明心见性,比沉溺于任何幻影都重要。”
二人的身影,消失在剑阁古道的崇山峻岭之中。而那“幽泉照影劫”的诡异传说,则随着邪境的破灭,化作了一个关于执念、幻象与当下真实的深刻警示,留在了蜀中险峻的群山与幽谷之间。
(本故事完)