“公子!这仙音直攻魂魄,防不胜防!”阿翎感到识海刺痛,清辉运转已显滞涩。
宁瑜亦是魂魄震荡,他知道,不能再这样下去。这葬音仙术的核心,在于“音”与“念”。要破此局,必须从根本上瓦解其音律法则,或者……以更强的“念”覆盖其执念!
他目光扫过那自行鸣响的碧玉笙,以及高台上玉笙君那冰冷的执念化身,心中有了决断。
“阿翎!”宁瑜传音,语速极快,“音由心生!这幻境的一切,皆源于玉笙君的执念!我们需以心破心,以念克念!我将尝试以《清静经》道韵,沟通天地正气,镇压其邪音!你则以灵鹤本心之纯净无瑕,唤醒那些被囚魂魄的本我灵光!”
“好!”阿翎毫不犹豫地答应。
宁瑜当即闭上双眼,不再理会外界攻击,将心神沉入最为空灵、宁静的境地,朗声诵念《太上老君说常清静经》:
“大道无形,生育天地;大道无情,运行日月;大道无名,长养万物……”
宏大、平和、蕴含宇宙至理的道音,如同春风化雨,又如同定海神针,在这充满魔音的幻境中回荡起来!这声音并不高亢,却带着一种难以言喻的穿透力与净化力,所过之处,那狂暴的葬魂仙音竟被稍稍抚平,葬音魔灵的尖啸也减弱了几分!
与此同时,阿翎也闭上双眼,将自身灵鹤本源中那份超脱、自由、纯净的意境催发到极致!她不再施展具有攻击性的清辉,而是将清辉化作无数温暖、柔和、充满生机与呼唤意味的心念之光,如同母亲呼唤游子,如同故乡指引迷途,洒向那些被囚禁的、麻木的魂魄!
“归来吧……迷途的魂灵……真实的自我,在等待……”
在《清静经》道韵的抚慰与阿翎心念之光的呼唤下,奇迹发生了!
一些被囚禁的魂魄,那空洞的眼神中,开始出现一丝挣扎,一丝迷茫!他们麻木晃动的身体停了下来,脸上痴迷的微笑逐渐消失,取而代之的是痛苦与回忆的交织!
那玉笙君的执念化身见状,发出了惊怒的咆哮!它无法容忍有人动摇它永恒的乐章!它全力催动碧玉笙,葬魂仙音再次变得尖锐刺耳,试图压过《清静经》的道音!更多的葬音魔灵被凝聚出来,疯狂冲击着宁瑜和阿翎的防御!
然而,心灵的觉醒一旦开始,便难以遏制。越来越多的魂魄开始苏醒,他们发出了痛苦的呻吟或解脱的哭泣,身上那被强行烙印的“仙音”印记开始松动、剥落!
“不!你们毁了吾的仙道!毁了永恒!”执念化身彻底疯狂,它舍弃了碧玉笙,整个身体化作一道巨大的、由纯粹执念与音煞构成的葬音魔影,携带着毁灭一切的气息,扑向宁瑜和阿翎!它要亲手将这两个变数彻底湮灭!
就在这时,宁瑜猛然睁开双眼,他不再诵经,而是将自身对“道”的理解,对“真实”的坚守,对“慈悲”的践行,所有的信念与力量,凝聚于指尖,化作一道并非攻击,而是蕴含着“破妄归真”、“安魂定魄”终极意境的清明神光,射向那扑来的葬音魔影!
“尘归尘,土归土!执念已误千年,今日当归虚无!”
与此同时,阿翎也福至心灵,她将所有苏醒魂魄汇聚而来的、微弱的却真实无比的本我灵光,与自身最纯净的本源之心融合,化作一道代表着“真实”、“自由”、“希望”的心念之虹,迎向魔影!
清明神光与心念之虹,一道瓦解虚妄执念,一道彰显真实本我,二者在空中交汇,与那庞大的葬音魔影狠狠撞在一起!
没有惊天动地的爆炸,只有一声仿佛来自灵魂深处的、悠长的叹息。
那葬音魔影在真实与净化的力量面前,如同阳光下的雾气,迅速消散、瓦解。其中属于玉笙君的那份痴妄执念,在最终时刻,似乎流露出了一丝解脱与明悟,随即彻底归于寂灭。
轰隆隆……
随着执念化身的消散,整个仙音幻境开始剧烈震动、崩塌!玉树琼花化为齑粉,亭台楼阁归于虚无,那碧玉笙发出一声哀鸣,从空中坠落,笙身出现道道裂纹,灵光尽失。
那些被囚禁的魂魄,则在那心念之虹的引导下,纷纷化作纯净的灵光,带着解脱的喜悦,消散于天地之间,重入轮回。
幻境彻底破碎,露出了古墓原本的模样——一间布满尘埃、陈设简单的石室,中央只有一具白玉棺椁,棺盖敞开,里面是一具身着华服、怀抱断裂玉笙的枯骨。
宁瑜和阿翎站在石室中,看着那具枯骨,心中皆是感慨万千。
“《乐记》有云:‘凡音之起,由人心生也。’人心感于物而动,故形于声。”宁瑜悠然叹道,“音律本是陶冶性情、沟通天地之雅事。然玉笙君痴迷过甚,以音求妄,终堕魔障,害人害己。可见,无论追求何道,皆需持心正中,不偏不倚。过执则成痴,痴则生妄,妄则招灾。唯有心无所滞,顺应自然,方能得真正逍遥。”
阿翎看着那断裂的玉笙,轻声道:“嗯,最美的音乐,应该源于真实的情感,带给人心灵的宁静与升华,而不是迷失与囚禁。失去了本心的‘道’,再华丽,也只是空中楼阁。”
二人将玉笙君的遗骸重新安葬,封堵了墓穴入口。离开西山时,天光已亮,听泉镇恢复了往日的宁静,那惑人的仙音自此绝迹。
宁瑜与阿翎的身影,消失在太湖的烟波浩渺之中。而那“玉骨葬仙音”的诡异传说,则随着幻境的破灭,化作了一个关于执念、雅趣与心灵自由的警示,留在了江南水乡的吴侬软语与潺潺流水之间。
(本故事完)