笔下文学小说网 > 灵异恐怖 > 民间场 > 第一百六十三话 :丹青使命

第一百六十三话 :丹青使命(2 / 2)

在一家名为墨香斋的古董店里,他们找到了墨魇组织的蛛丝马迹。店主是个戴着金丝眼镜的中年人,谈吐文雅,对古代书画如数家珍,但宁瑜在他身上感受到了浓郁的邪气。

二位是对古画感兴趣?店主推了推眼镜,笑容可掬,小店刚收到一幅宋徽宗的《腊梅山禽图》,可有兴趣一观?

当画作展开时,阿翎倒吸一口凉气。这幅真迹上的灵气正在被一个隐藏在画框中的装置快速抽取。

好一幅《腊梅山禽图》。宁瑜不动声色,可惜梅花无香,山禽无神。

店主脸色微变:阁下这是什么意思?

意思是,宁瑜突然出手,一道金光直射画框,这幅画快要被你抽干了!

画框应声碎裂,露出里面精密的机关。无数细如发丝的黑线连接着画作的每个部分,正在贪婪地吸取着画中灵气。

店主见事情败露,猛地后退,手中多了一个墨玉印章:既然你们找死,就别怪我不客气!

他念动咒语,店中所有的书画都活了过来。山水画中飞出凌厉的水箭,花鸟画中冲出凶猛的禽鸟,就连书法作品中的文字都化作利刃袭来。

阿翎立即现出白鹤真身,羽翼扇出清风,将那些攻击尽数化解。宁瑜则直取店主,手中符笔在空中画出一道破邪符。

没用的!店主狂笑,我已经收集了足够的灵气,墨渊之门即将开启!

他突然将墨玉印章按在自己的眉心,整个人开始膨胀变形,最终化作一个巨大的墨色怪物——这正是墨魇的完全形态。

下阙:文脉永续

墨魇现出原形,整个琉璃厂都被笼罩在墨色的阴霾中。更可怕的是,故宫方向也传来了异动,一道墨色光柱冲天而起。

他已经开始开启墨渊之门了!宁瑜神色凝重,必须阻止他!

阿翎长啸一声,现出完全的白鹤真身。双翼展开足有十丈,洁白的羽毛在墨色阴霾中发出圣洁的光芒。她飞到故宫上空,羽翼洒下清光,暂时压制住了墨渊之门的开启。

与此同时,宁瑜与墨魇在琉璃厂展开激战。墨魇能够操控一切与墨相关的事物,街道上的招牌、店铺里的字画、甚至行人衣服上的墨迹都成了他的武器。

以墨为媒,化虚为实!墨魇狂笑着,空中出现无数墨色兵器,如雨点般向宁瑜袭来。

宁瑜不慌不忙,取出随身携带的《兰亭序》摹本——这是王羲之的真迹,其中蕴含着书圣的至高意境。

天下第一行书,岂是邪祟可以亵渎!

他展开卷轴,顿时金光大放。那些墨色兵器在金光中纷纷消融,就连墨魇的本体也开始不稳定起来。

不可能!墨魇惊恐后退,这是什么力量?

这是千百年来中国文人的风骨!宁瑜朗声道,是颜真卿的忠烈,是苏轼的豁达,是唐伯虎的才情,是郑板桥的坚韧!这些精神,岂是你们这些邪魔外道能够理解的!

他每说一个名字,《兰亭序》上就多出一道金光。当说到近代时,金光中出现了齐白石、徐悲鸿、张大千等大师的虚影,他们都站在宁瑜身后,仿佛在守护着中国艺术的传承。

墨魇在这些大师的精神力量面前节节败退,最终被宁瑜用《兰亭序》镇压在琉璃厂的地下。

然而,故宫的危机还没有解除。墨渊之门虽然被阿翎暂时压制,但仍在缓慢开启。

必须用至纯的艺术之力才能彻底封印墨渊。宁瑜对赶来的徐悲鸿说,我需要你的帮助。

徐悲鸿立即召集了在京的所有书画名家。在故宫太和殿前,一场前所未有的艺术盛宴开始了。

画家们挥毫泼墨,书法家们奋笔疾书,音乐家们奏响古琴,诗人们吟诵新篇。新时代的艺术家们用各自的方式,表达着对祖国的热爱,对艺术的执着。

在这些纯粹的艺术力量感召下,墨渊之门开始动摇。但就在即将成功封印之时,异变突生。

墨魇的残魂突然从地底冲出,直扑正在作画的徐悲鸿:既然我得不到,那就一起毁灭吧!

千钧一发之际,阿翎化作一道白光挡在徐悲鸿身前。墨魇的最后一击正中她的胸口,她闷哼一声,从空中坠落。

阿翎!宁瑜飞身接住她,只见她胸口一片墨色正在迅速扩散。

没...没事的。阿翎强笑道,只要能保住这些艺术瑰宝...

就在这时,奇迹发生了。那些被修复的古画突然自动展开,从画中飞出无数光点,融入阿翎体内。这些是历代画家的感激之情,是艺术精魂的祝福。

在艺术之力的滋养下,阿翎的伤势迅速痊愈,就连修为都提升了不少。

而墨渊之门在失去了墨魇的支撑后,终于彻底关闭。一道纯净的白光从门中射出,洒在故宫的每一个角落,那些被蚀画术损伤的古画都在白光中恢复了原貌。

这是...艺术本源的反哺!徐悲鸿激动得热泪盈眶。

更令人惊喜的是,在墨渊之门原本的位置,出现了一方晶莹剔透的玉玺,上面刻着文脉永续四个大字。

一个月后,故宫举办了新中国成立后的第一次大型书画展。展出的不仅是历代名作,还有新时代艺术家的作品。传统与现代交相辉映,展现了中国艺术生生不息的活力。

在开幕式上,徐悲鸿动情地说:艺术是民族的灵魂,是文化的根基。我们要在继承中创新,在传承中发展,让中国艺术在新的时代绽放更加绚丽的光彩。

宁瑜和阿翎悄悄离开了展会现场。站在景山顶上,俯瞰着焕发新生的故宫,阿翎轻声问:宁哥哥,你说艺术真的能永恒吗?

宁瑜望着太和殿上空盘旋的紫气,微笑道:个体生命会消逝,朝代会更迭,但美是永恒的。只要还有人懂得欣赏美、创造美,艺术就会永远流传。

夕阳西下,为古老的紫禁城镀上了一层金光。而在新建的人民英雄纪念碑前,一群年轻人正在写生,他们的画板上,既有天安门的庄严,也有胡同里百姓的生活。

这新旧交融的画面,正是新中国艺术的缩影——扎根传统,面向未来。而中国艺术的故事,还将在历史的长河中,继续书写新的篇章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