笔下文学小说网 > 灵异恐怖 > 民间场 > 第一百五十七话 :钟表匠心

第一百五十七话 :钟表匠心(1 / 2)

上阙:停摆的钟楼

1923年的上海,已然是远东第一大都市。黄浦江上汽笛长鸣,外滩高楼林立,电车叮当作响地驶过南京路,处处彰显着这座城市的现代与繁华。

宁瑜与阿翎走在法租界的霞飞路上,看着两旁梧桐树下鳞次栉比的西式店铺,一时间恍如隔世。

宁哥哥,这里的变化真大。阿翎好奇地打量着街景。她今日穿着一件淡紫色旗袍,发髻松松挽起,别着一支白玉发簪,既保留了古韵,又不失时髦。

三年前他们离开时,上海还只是个普通的通商口岸。如今再见,已是车水马龙、霓虹闪烁的不夜城。

时代在变。宁瑜身着藏青色长衫,目光深邃,只是不知这变化是福是祸。

转过街角,一座哥特式钟楼映入眼帘。这是上海最有名的地标——明觉钟楼。据说楼内的大钟是当年李鸿章特地从瑞士定制,几十年来分秒不差,为全城报时。

然而今日,钟楼的指针却静止在三点十七分。

钟楼下围了不少人,指指点点地议论着。一个戴着圆框眼镜、穿着西式制服的中年人正在焦急地指挥工人检修。

史密斯先生,还是找不到故障原因。一个工人从钟楼里探出头来喊道,所有齿轮都完好无损,可就是不走!

被称作史密斯的外国人急得满头大汗:这不可能!这可是瑞士最精密的机芯!

宁瑜凝神望去,但见钟楼上方笼罩着一层若有若无的黑气。更奇怪的是,整座钟楼仿佛失去了灵魂,虽然外形完好,却像一具没有生命的躯壳。

不是机械故障。宁瑜低声道,时之气紊乱了。

阿翎轻轻点头:我感觉到时间的流动在这里变得很奇怪。像是...有什么东西在吞噬时间。

这时,一个穿着长袍马褂的老者颤巍巍地走上前来:史密斯先生,老朽早就说过,这西洋钟表终究不如咱们的铜壶滴漏可靠。

史密斯不耐烦地摆手:周老先生,现在都什么年代了,还提那些老古董!

周老先生摇头叹息,转身欲走,却被宁瑜拦下。

老先生方才提到铜壶滴漏,莫非精通此道?

周老先生打量了宁瑜一番,见他气度不凡,便道:老朽周守拙,祖上世代都是制刻漏的。可惜啊,如今这手艺快要失传了。

正说着,钟楼突然发出一声,指针微微颤动,却又停住了。与此同时,周围的人群中传来几声惊呼。

我的怀表也不走了!

奇怪,我的也是!

越来越多的人发现自己的计时器停止了运转。不仅是钟表,连太阳的影子都仿佛凝固了一般。

时间...时间停止了?有人惊恐地叫道。

史密斯先生脸色煞白,喃喃自语:这不可能...这违背了物理定律...

周守拙却若有所悟,对宁瑜道:这位先生,若不嫌弃,可否到寒舍一叙?

中阙:刻漏秘辛

周家的老宅在城南的老城厢,与租界的西洋景致截然不同。青砖灰瓦,雕花木窗,处处透着古意。

堂屋内,最引人注目的是一座一人多高的铜壶刻漏。四只铜壶层层相叠,最下方的受水壶中浮着一根箭尺,壶水一滴一滴落下,箭尺随之缓缓上升,指示着时辰。

这是祖传的四级刻漏,已经传了十二代。周守拙爱惜地抚摸着铜壶,可惜如今懂得维护的人越来越少了。

阿翎好奇地观察着刻漏的运行:这水滴的速度,似乎比正常的要慢?

周老先生赞赏地看了她一眼:姑娘好眼力。不只是这座刻漏,全城所有计时器具,包括人体内的生物钟,都在变慢。

宁瑜凝神感应,果然发现周围的时空出现了细微的扭曲:有人在干扰时间的流动。

老朽也是这么认为。周守拙从柜中取出一本泛黄的笔记,这是先祖留下的《刻漏经》,其中记载着一个传说。

他翻开笔记,指着一页插图。上面画着一口古井,井中隐约可见一个发光的罗盘。

相传上海地下有一口时序井’,井中藏着能够调节时间流速的时序罗盘。只要罗盘正常运转,时间就会平稳流逝。若是罗盘受损...

时间就会紊乱。宁瑜接话道,老先生可知时序井在何处?

周守拙摇头:这个秘密世代单传,只知道在租界某处。但去年法租界扩建时,施工队在地下发现了一口古井,之后就发生了这些怪事。

就在这时,刻漏突然发出异响。受水壶中的箭尺剧烈抖动,水滴时快时慢,完全失去了规律。

不好!时序罗盘出问题了!周守拙脸色大变。

突然,门外传来急促的敲门声。一个穿着工部局制服的年轻人闯了进来,气喘吁吁地说:周老先生,不好了!史密斯先生他...他变得很奇怪!