第164章 豆娘尚医(2 / 2)

“非是我懂得多,”

他敛起心绪,目光投向院墙之外,仿佛能穿透那些鳞次栉比的屋舍,看到更远的地方。

“是这天地万物,本身便在诉说着它们的道理。一草一木,一枯一荣,皆是文章。医者,不过是学着去读懂这些无字之书罢了。”

他顺手从旁边摘下一片薄荷的嫩叶,递给豆娘:“嗅一嗅。”

豆娘接过,放在鼻尖,一股清凉辛香之气倏然钻入,令她精神一振,忍不住深深吸了好几口。

“此物辛凉,能疏风散热,清利头目。”

许清安解释道,“其气锐而直上,如同……”

他略一沉吟,寻找着能让孩童理解的比喻,“如同春日清晨,推开窗牖,涌入室内的第一缕凉风,能吹散一夜的沉闷,令人神清气爽。”

豆娘用力点头,将那片薄荷叶小心翼翼地用手帕包好,揣进怀里,仿佛得了什么了不得的宝贝。

她仰起脸,大眼睛里闪烁着渴望的光芒:“先生,我能跟您学认这些药草吗?爹爹说,多认几个字,多懂些道理,总是好的。”

许清安看着她眼中那纯粹的好奇与孺慕,心中微微一动。

这眼神,清澈得如同山涧清泉,不染尘埃。

他仿佛看到了一颗未经雕琢的璞玉,正等待着启蒙的光照。

“你若愿学,自然可以。”

他语气平和,却带着一种不容置疑的郑重,“只是,学医认药,首要并非记诵名目功用,”

“而在‘心’。一颗敬畏生命之心,一颗体察万物之心,一颗沉静专注之心。辨认草木,不过是叩门之砖。”

他站起身,指着院中那片生机盎然的药圃:“从明日起,你若有空,便可来这院中。不必急着问它们叫什么,先静静地看着。”

“看它们在晨光里如何舒展,在雨中如何晶莹,在风里如何摇曳。何时你觉得,闭着眼,也能在心中清晰地‘看’到每一株药草的模样,我们再来谈它们的名字与故事。”

豆娘虽不明白这其中的深意,却能从许清安平和而深邃的目光中,感受到一种被接纳的温暖与一种沉甸甸的期待。

她用力地点着头,小脸上焕发出一种明亮的光彩,胜过天边渐起的晚霞:“嗯!先生,我记住了!我一定好好看!”

夕阳的余晖将小院的影子拉得长长的,也为那青衫与那小小的红衣身影镀上了一层温暖的金边。

白鹤引颈,发出一声清越的唳鸣,振翅在小院上空盘旋半圈,羽翼掠起淡淡流光,旋即又安然落下。

许清安看着豆娘欢快地、带着新目标似的,又跑去细看另一株开着淡紫色小花的植物。

那认真的小身影在金色的光晕里,仿佛一株刚刚破土、努力向阳的新苗。

他收回目光,转身望向南方。

临安的消息,故国的风雨,如同天际聚散的浮云,在他心底投下淡淡的影子。

街坊间弥漫的那种为南方战事悬心的压抑气氛,他并非感受不到。

地魄阵凝聚的地脉精华,近日也似乎带上了一丝若有若无的滞涩之意。

但他什么也没说,只是静静地站着,青衫沐着残阳,如同亘古立于河畔的礁石,默然承受着时代洪流的冲刷。

启蒙一个稚子,守望一座城池,凝练一滴地魄,修复一道裂痕……

所有的一切,都在这看似静止、实则奔流不息的时光长河中,缓缓铺陈开来。

暮色四合,院中只剩下豆娘偶尔发出的、带着惊奇的低呼,以及白鹤踱步时,爪尖轻叩石板的微响。

许清安的身影,渐渐融入了这愈发浓重的暮色里。

唯有那双眸子,在暗下来的庭院中,依旧清澈、沉静,倒映着初升的星子与这红尘万丈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