第114章 部分的真相(2 / 2)

修炼变得比以往艰难,突破瓶颈需要付出更多努力与时间。

浮雕上开始出现炼气士仰望星空,面露忧色的场景,他们似乎在观测、在推算这变化的缘由。

但起初并未引起足够的警觉,只以为是天地运行的正常波动。

变化在春秋战国时期加剧。

石壁文字用了一种沉痛的语气描述,彼时天下纷争,诸侯争霸,人道杀伐之气炽盛,逐渐掩盖、侵蚀了天地间的清灵之气。

而更致命的一击,来自于一个关键的历史事件——秦始皇统一六国之后!

“……及至人间帝者,以杀伐统九州,废先王之道,焚百家之言,尤以炼气、星象、巫卜之书为甚,谓之‘绝智民,愚黔首’……”

石壁上的文字在这里变得锐利而充满愤懑,刻痕都深了几分。

记载明确指出,秦始皇的“焚书”之举,特别是系统性地销毁上古流传下来的炼气、修行典籍。

斩断的不仅是知识的传承,更是“通天之径”。

这是一种象征性的,也是实质性的打击,使得炼气之道失去了在人间的广泛根基和延续的脉络,变成了无源之水。

浮雕上出现了大火焚书的场景,以及炼气士们悲愤远遁的画面。

“……人道独尊,天灵消退……”

许清安喃喃念出这几个字,心中有些疑惑。

自汉以后,炼气士绝迹。

不仅仅是灵气环境恶化,更是传承的断层!

始皇帝之举,无意中加速了一个早已开始的过程。

可是,炼气士传承断绝的原因有了解释。

然而,天地为何又会绝灵,根本原因却语焉不详!

许清安按下心头的疑惑,神识复又落在玉简之中。

第二枚石壁记载着最后一幕,也是最惨烈的一幕,发生在秦末汉初之际。

一场被称之为“天倾之祸”的浩劫,降临了。

记载对此语焉不详,充满了恐惧与不确定,只用了“星坠如雨”、“地维绝”、“天柱折”、“洪水滔天”、“万灵湮灭”等词汇来描述。

还有一个断断续续的回音,“域外……污染!”

让人摸不着头脑。

但秦汉这场浩劫,成了压垮骆驼的最后一根稻草,是不争的事实。

本就因灵潮消退和传承断绝而衰弱的炼气文明,在这天地巨变面前,彻底失去了抗衡之力。

灵气环境急剧恶化,几近枯竭。

昆仑墟,作为当时最后的圣地之一,聚集了最后一批强大的炼气士。

他们试图凭借此地残存的灵脉和强大的阵法做最后挣扎,但终究无力回天。

玉简的记载,充满了绝望与悲凉。

最终,无灵气维系只能选择封闭墟境,在此地集体坐化,将真相刻于石壁,以待渺茫的“有缘”。

许清安缓缓睁开双眼,眸中充满了难以言喻的复杂情绪。

震撼、悲悯、恍然、沉重……交织在一起。

他终于明白了部分的真相。

这是一个漫长的过程,是天灾与人祸共同作用的结果。

而非非简单的单一原因。

他站起身,再次仰视这面巨大的石壁,仿佛能透过冰冷的岩石。

看到万年前那些先辈在绝望中刻下这些文字时,那不甘而又无奈的眼神。

他们的文明,他们的道,就这样被时代的洪流所淹没。

许清安转过身,脸上已恢复平静,但眼底的深沉却愈发厚重。

他看了一眼溶洞中那些静坐的骨骸,又望向洞口方向那微弱的光门。

知道了根源,并不意味着能找到解决之道,反而更显前路之迷茫与艰难。

这昆仑墟,不是宝藏,而是一座巨大的、沉重的墓碑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