第16章 远来求医(1 / 2)

大暑时节,热浪最是袭人。

临安城仿佛一个大蒸笼,连运河的水汽都带着灼人的温度。保安堂门前支起了凉棚,每日供应免费的藿香茶,为往来行人解暑。

这日清晨,许清安正在棚下施茶,忽见一辆风尘仆仆的马车停在门前。车帘掀处,下来个衣着体面的老者,身后跟着个怀抱孩童的妇人。

孩童约莫五六岁,面色赤红,昏睡不醒。

“请问可是保安堂许郎中?”老者语气焦急,“老朽自扬州而来,孙儿染了怪病,多方求治无效...”

许清安忙将人让进室内。细诊之下,发现孩童脉象洪大而数,如沸水翻腾,显然是热毒炽盛之症。

但奇怪的是,热毒不在表,不在里,却聚于头面。

“发病前可有何异常?”许清安问。

妇人泣道:“半月前在园中玩耍,被什么虫咬了耳后,次日便发热起疹...”

许清安细看孩童耳后,果然有个细小的咬痕,周围隐隐发黑。他闭目凝神,运转《神农百草经》心法。指尖轻触患处,竟隐约“看”到一丝黑气循经上行,直攻头面。

“这是‘丹毒上攻’之症。”许清安断言,“热毒循经上行,灼伤清窍。需急清热解毒,凉血散瘀。”

他立即开出犀角地黄汤合五味消毒饮。但犀角难得,便以水牛角加倍量代之。又取银针,刺十宣、耳尖等穴放血解毒。

施针时,他更将体内灵气渡入,引导药力直攻病所。这般施为,最耗心神,但见孩童痛苦模样,他顾不得许多。

三日后,孩童热退神清,已能进食。老者感激涕零,取出一包银子:“许郎中救命之恩,无以为报...”

许清安欣然收下:“医者本分,老人家不必如此。倒是令孙病後体虚,需好生调养。”说着又开了健脾益气的方子。

送走扬州来的祖孙三代,许清安心生感慨。没想到名声已传至扬州,连这般疑难杂症也远道来求。

此后数日,远来求医者络绎不绝。有苏州来的商人,患了奇怪的腹痛;有无锡来的绣女,得了顽固的手颤;甚至还有位从金陵来的老儒,自称读了《百草通俗指南》,特来与作者切磋...

最让许清安印象深刻的,是位从湖州来的渔家女。姑娘年方二八,却因常年水上劳作,得了严重的风湿,手指关节都已变形。

“听说许郎中有神术,能治顽疾...”姑娘声音细若蚊蚋,眼中却闪着希望的光。

许清安细诊之下,发现不仅是风寒湿痹,更有水毒内停之象。他以桂枝芍药知母汤为主方,又加了薏苡仁、茯苓等祛湿之药。

施针时,他更以新悟的“草木之语”,感知姑娘体内湿气的流转。银针所至,如春风化雨,渐渐化开那些缠结的湿气。

治疗旬日,姑娘手指已能活动,面色也红润许多。最后一次复诊时,她带来一篓鲜鱼:“家中别无长物,只有这些鲜鱼,请郎中尝尝。”

许清安推辞不过,收下鲜鱼,又回赠了些健脾祛湿的药茶。姑娘千恩万谢地去了,眼中闪着泪光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