市中心的民间个人产权,哪里有那么大的房子。
都是被各大单位占的集体公房,或历史原因造成的被分割大杂院。
他能找到像父亲那样的三间正房的院落,就已经会该很满意了。
那就去看第四户。
*
这户房源信息也是真的。位于繁华的使馆区,交通方便,胡同里宽敞。
他们到的时候,快傍晚了。
这家租金最贵。2800。
房东是个阿姨,外交部退休的,跟外国人打过交道,很热情。
看见司里这个金发碧眼、帅气的外国小伙儿进来。眼前一亮。
就看这岁数,应该是结婚了。
再看看阿碧。
哎呀,郎才女貌的。这是一对儿中外夫妻?
她儿子前几年贷款买了附近新开的楼盘。
住了一辈子设施不齐、无厕无暖气平房的人,就想住干净宽敞又采光好的楼房。
房租要得也不便宜,因为得租出去,补贴给儿子还贷款啊。
这种四合院里的小平房,适合租给不明真相、收入高的外国人。
因为那些使馆工作人员,还有外企管理层,就喜欢钻胡同里,体验老静城人生活的调调。
这位阿姨有租房给老外的经验。
租给外国人,要另外备案,但租金会提高一些。
听着司里会说汉语。阿姨觉得这个租客靠谱。
会汉语说明什么?能长期住啊!
她高兴地介绍。
“小伙子,你哪国的啊?”
“德国。”
“哦。那你也得入乡随俗。咱租房子,也得看风水。知道不?”
阿碧一个小姑娘。哪里懂风水。表情懵懵懂懂。
司里也一头雾水。
进得院来。干净、敞亮、有大鱼缸。一角有棵繁茂的石榴树。面积和德西住的那处差不多。
给人第一印象还不错。
阿姨介绍说。
“首先,我这房吧,坐北朝南。朝向好。坐北朝南,那是最好的风水了。自古代以来,出王侯的。”
阿碧心里一顿。这应该不用了吧。这位怕是、已为王侯了。
“院里这棵石榴树好多年了,看看,长得多好。”
院子里唯一的树,就是这棵石榴树。这是噱头。
“石榴多子、多福啊。我那个大孙子,都是这院里生的。这院子,人气旺、养人。”
“小伙子,你带媳妇住,正好。”
。
司里听到这个词,心头一跳。马上心虚地看阿碧一眼。
媳妇。嗯。原来民间是这么叫的。
他记住了。
阿姨又补了一句。
“只要住进来。保准你们三年抱俩。”
现在依然计划生育,她家只能生一个孙子。但老外不限。
司里毕竟听不懂三年抱俩是啥意思。
阿碧听懂了。
她不好意思地抿抿嘴。
哎呀,这阿姨的嘴,怎么这么能说。
司里汉语不错。但是对俚语俗语不精。
可他非要尽快融入。
但凡听到不懂的,都会打破砂锅问到底,让阿碧详细解释。
果然,司里不耻下问地低头。
“这三年抱俩,是……什么意思?”
“男女结婚。三年。生两个孩子。”
阿碧简短地解释完,别过脑袋,走到一边去看房东养的盆花。
原来是这样啊。
司里蓝眸看着她的背影,喜悦地上上下下瞄。
他已经29了。结了婚,三年……生两个……应该是行的。
又学到了。
风水如此好、有王侯之气的院子。
宽度,只有外面的胡同过道那么宽。
长度,是两间房的宽度。
不过房东条件好,翻新了一下,比之前其他见过的院子,都收拾得干净,一侧靠墙摆了些花盆。
院子里有单独水管。
房顶高。司里进门的时候不会撞脑袋,屋里光线也好一些。
屋顶也没那么破。
还有个独立旱厕,是早年挖的。就是说,有卫生间。
也有厨房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