笔下文学小说网 > 灵异恐怖 > 天堂来的风 > 第358章 农机的来源

第358章 农机的来源(2 / 2)

德西看着这已经很好的环境,很满意。

“不需要啥了。”

杜为国看着这张清俊朴实的脸,心中实在感慨。

他听上层某个领导透露过,知道外国、尤其西欧和美国,现在的条件比华国这里好,这个年轻后生,是怎么来的这儿呢?他要问问。

但看着德西的性子,是那种话不太多的。

而且人有本事又低调,不计回报把活儿干了,还啥条件都不提。

他就不问本人了,先跟自己人去打听。

“那司马师傅,你就先休息休息。一会儿他们收工了,咱们一起吃饭。”

德西确实好几个小时都没坐下过了,想坐一会儿。

他点点头,“那杜场长,你把说明书都拿来吧,我看看翻译有没有问题。”

精密机器的技术手册不比别的,翻译用词不当很要命。

手册从德语翻成法语再到汉语,翻译水平不行,失之毫厘,差之千里。

而一个不懂产品使用的翻译者,当然会有理解谬误。

如今,机器其实是德国造的。可华国教德语的人才基本没有。湖武地区唯一的一所大学,德语系都被解散了,对了,那个老教授就被下放到偏远的富木村了。

他的得意学生,那个叫张山的,也在洪山村劳动改造。

德西是西德人,幸亏他会说汉语,还说得可以。

不然就算他会修机器,也得先找个德语翻译跟他交流。

这下,语言、技术他一人竟然全行。

所有人都不知道艾徳勒克家族与华国在世纪初的渊源。

他会汉语的事,也会被想当然地理解为,之前有所准备,是要来投靠干爸爸比尔。

毕竟比尔也会说汉语。

杜为国心里实在感激。这个年轻人秉性质朴,一干起活儿来,也是争分夺秒啊。

我不能亏待他。一定不能亏待他。

那可不。人家德西是想媳妇了,今天把问题高效率解决了,明天就能回家搂媳妇,睡一个被窝了。

人家昨天才刚刚洞房啊!

小伙儿是从心爱姑娘的、热乎乎的温柔乡里被薅出来的,今天还回不去了,当然想媳妇了。

他容易嘛!

“好嘞。师傅,你先看着。”

杜场长吩咐人给房间里送水、送米糕、送说明书、纸笔。就是别打扰师傅。

德西就在书桌前,边喝水,边拿着纸笔,把问题一个个标出来。

认真英俊的侧脸线条,极刚毅。

这边,杜为国马上和李大和、马昆几人开座谈会。了解德西个人所有情况。

李大和那叫一个知无不言言无不尽。

很快,德西的社会背景家庭结构画像,一目了然。

出身无产阶级务农家庭,小时候经常饿肚子,和爷爷爸爸打猎种田、混口吃的。

家贫,长大后只能\"出家\",做洋和尚。

但聪明好学,会开车修车,还懂机械维修。

为人朴实善良,干活儿一把好手、堪称劳动标兵,不怕苦不怕累。

待人真诚、为革命兄弟能忘我牺牲、将生死置之度外(被野猪追时推开大和)

被资产阶级招入赘,遭受阶级和家庭压迫,离婚,逃离西德。

有东西德共产党介绍信,是个国际战士。

洪山村这边,他的干爸爸毕尔在华国这所教堂住了二十年了,也是个不错的人。

对了,毕尔收养了个女儿,二十多岁长得如花似玉,正好跟这位看对眼了,刚跟司马德结婚。

……

李大和一脸热情地介绍。因为洪山村和兵团农场搞好关系,那是必须的啊。

湖武是粮食产地,农场是这时候的国家战略项目,有资源。

就拿汽油来说,就你一个村里,一年能给几升汽油票?

农场那是要保障经济命脉、生产运输的,肯定有富余量啊!

为什么明明进口了西方机器、售后却跟不上? 人家难道只管卖不管修吗?岂有此理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