但他想起小可怕凉。若是受了凉,在藕塘里都能冻晕了。
那冬天肯定也需要储备热水,教堂里一直没有暖水瓶,水要现烧、用着不方便,就买了两个。
还来了一批纺织厂处理的、大城市里的人嫌样式过时了的枕巾、毛巾,这个不要票,卖得便宜。
小可很喜欢,选了好几样。
之前干任何活儿,连双手套都没有。买了两副棉线手套。这个也贵。一块钱一双。
凡是工业品、棉制品都贵。
这是小可第一次来洪武镇上,之前,她连去村里的供销社,都囊中羞涩。把衣兜都翻过来,也找不出个两分钱的钢镚来。
可是今天不一样了。
德西直接给了她拾圆。让她自己随便买。
这张纸真的烫手。但以他妻子的名义,又接得天经地义。
*
这结了婚,又进过\"洞房\"。
德西胆子也就被怂恿大了。大街上也敢拉扯毕可的手了。
根本不让小可手里拎东西,都恨不得自己拎着。
“给我,给我。”
今天最大的马路上正好有个集。附近村里的农民,拿了不少应季、富余的东西来卖,有的人拉了一板车。
土豆,甘蔗,西红柿,还有橘子柑子。
还有现场轰爆米花的和小贩手工做的芝麻糖。小可很馋这个。
这结婚了,虽然不大肆操办,也没有婚礼,但总得买些糖发给大家。
德西心里本来就很高兴,买了三大包,用了好多糖票,花了三块钱。
还有油炸的糯米圆子、用竹签串起。每串六颗,沾了芝麻和红糖。2分钱一串。
德西请这个“媒人”吃。李大和也毫不客气,直接要了三串。
李大和边吃,边看到在卖橘子,洪山村也产柑橘。
这挖完莲藕,大队里的橘子,马上就要大批量摘了。
他这又说到买车的事儿了。如果有车,洪山的柑橘,就可以卖到市里更多的国营单位去,村民就创收了。
德西听李大和多次提到车这事,更加坚定了决心,要帮大队选好这辆卡车。
德西爱吃土豆,可是教堂菜地里没种,村里也没谁家种很多。
一听他说爱吃这个。
毕可就买了好几斤,心里还琢磨着,教堂菜园子里,得给他种土豆了。
德西怕小可拎着太沉,全拿过来自己给拎着。
还买了两根甘蔗,砍成几段拿绳子绑成捆,带回去给洪宁他们。
还有竹筐和藤筐,这成家了,就得置办些物品。装衣服、袜子、内衣裤的。
这种精巧的物件,德西可弄不出来。
还有西红柿,地里的西红柿虽然种了三棵,但德西一来,他爱吃这个,肯定不够的。今天又买了一网兜子。
一路上德西只看着小可的眼睛。小可目光落在哪儿,他就给买啥。
小可就没有掏钱出来的机会。
终于,他们身上都拎着抱着不少东西,这才去鞋铺取鞋。
巧了,门口就遇上富木村的赵宝强,带着他的兄弟们。
今天有集,所以他们也来转转。虽然手里没什么钱,那也看个新鲜。
瞅见这仨手里的吃喝用各种东西。赵宝强先咽了咽口水。
就那红糖油炸糯米圆子,就很馋人。
看着他们进了鞋铺,赵宝强也带着人进去。小铺子没多大地方,进了几个人,就被挤得没有下脚地。
毕可看见这么多男的进去,只好在门口站着。手里拎着两只热水瓶,这个轻。
赵宝强进门时先看一眼她。
一个暖水瓶6元5角。两个就是十三元。
村里一个壮劳力、一个月的辛苦钱都打不住。
毕可这是拎了两件奢侈品,类似下个世纪的 LV,站在鞋铺门口,太惹眼了。
但德西必须买两个。他跟小可一个,比尔那边一个。
冬天,这姑娘回家没口热水喝,没热水洗脸洗手怎么行? 现烧水太慢了,来不及。
“买这个干啥?挺有钱啊?”
赵宝强鼻子里不怀好意地哼哼着。
小可不说话,只朝他笑一笑。这位是以前去过教堂、带红 兵轰他们走的,惹不起。
德西拿到了鞋子,一大一小,皮子都用上了,做得还可以,鞋面和里子很软都很舒适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