做午饭的时候,李婆婆瞅着灶房没人,一边做饭、一边悄悄地跟小可说。
那些该怎么圆房的事儿。小可没有娘教,那就她来教。
李婆婆其实也是个穷苦人出身,是被从别的地方卖来本村的。之前村里大户人家买下她做的小妾。
解放后地主被打倒,她算是离了婚,获得了自由。
她有一双小脚,干不得重体力活,但也能自食其力。
她信了教、心里安宁,也不想再嫁人就一直跟着教堂。
那地主很多年前就去世了。没有孩子,她是过来人。
她一边悄声说那些事,小可就一边脸红。灶房也热。直到把饭菜端到桌上,小可的脸都红扑扑的。
洪宁也被李婆婆叮嘱。
从现在开始,哥哥姐姐结婚了,要睡一间房了。
他们要单独在一起,才能生小宝宝。
以后,更加不许进他们的房间了。
不去打扰他们,这是最起码的尊重和礼貌。
洪宁记住了。
*
运藕的车中午离开。
李大和就跟着这对新夫妻一起去镇上。
这是已经娶上媳妇了。
德西想起自己不能做“铁公鸡”,得拔毛。
出发前,他在兜里揣了好几张拾圆。还给了小媳妇一张大面额。
小可从来没拿过这么多钱,黑眸都亮了。
“这么多……啊。”
她摆摆手。“给我一块钱,就够了。”
德西蓝眸里温柔似水,笼罩着这个小家伙。
“我们是夫妻了。我的,就是你的。”
“这是给你买那种\"零嘴\"的。”
“到了镇上,你想买什么、吃什么,就买。”
买大件的钱,都在他兜里。这是单独给媳妇零花的。
他们仨坐不了驾驶室,也不能坐莲藕上,索性都在藕堆旁边空处,垫了肥料袋子坐着。
李大和瞅着这俩胳膊碰着胳膊、脸上都甜腻腻的两人,就嗤之以鼻地好笑。
“司马德。这下安家了?”
德西抿抿嘴唇,压了压嘴角。笑意还是藏不住。
“安了。”
“那得赶紧生娃。你岁数可不小了。”
毕可一听这个,脸红了,羞得往德西胳膊边钻。
德西低头,一脸好笑地、掌心握了握她胳膊。让她别羞。
李大和想起毕可也是个可怜的,从小就没爹妈,也不笑话她了。对德西说。
“回头你那签的什么证,我马上给上面打报告,让给你延期。”
不仅德西的,比尔这个干爸爸的签证,都在市 G安局那里,一起延了。踏踏实实跟着我们。
“谢谢,大和。”德西从不叫他组长,越来越熟。
大和大手一挥,“谢啥?都好好为人民服务!”
“当然。”小两口异口同声。
德西想起一事,便问。
“大和,咱们什么时候还去打猎?”
冬天前,再去打些野兔、野鸡,做些储备。
还有,德西瞅了瞅小可的手。给媳妇儿做兔毛的围巾和手套。
只要猎下来,给她皮子就行。这姑娘心灵手巧,自己会缝。
打猎一般在秋收后,到年底下雪前,会安排两三次。
李大和想起上次打猎,一上来就猎了头野猪,心里立即笑开了花。
“这月底,咱就去!这回,多带些人。”
不然,万一又打中野猪了呢。没人抬,也弄不下山啊。
那山里还有狼。这还得赶紧想办法把狼杀了。不然,以后单个人都不敢上山捡东西了。
三人正说着呢。车晃晃悠悠地停了。
李大和扭头冲师傅嚷,“哎!咋停了!”
“不知道啊 !”
这是乡村土路,前不着村后不着店。
卡车不好上下,两人赶紧跳下去看,让小可坐着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