洗碗就不用弯腰了,冲淋也方便。
连小可洗衣服,也不用使劲蹲着了。他要做一个稳靠结实的洗衣台。
德西始终还是蹲不稳。那就弄得弯腰的时候舒服点。
不仅如此,他还要有机会去生产队弄点洋灰和旧瓦片,在后院弄一条生活用水排污水系。
他说怎么弄,洪宁就在旁边给他打下手,这小子也乖得很,特别听话。
自从德西来了,就有了糖、有米饭、有青蛙、有鱼有虾,有猪油吃,还有鞋穿。
这位德西哥哥,他跟定了。
比尔岁数大了,小可是女孩子,这些活他们都干不了。就只有德西干。
别忘了,德西上过几年的工科、机械大学。工厂里的精密仪器,钢铁车床机械他都操作过。
他童年少年时,艾徳勒克家地产公司就开始在废墟中重建城市。
维修教堂、建公寓都是项目内容。他跟着爸爸马丁经常去工地,看工人施工。
马丁就是个凡事身体力行的人,常跟工人一起干活。经常把锤子钉子交给儿子,让他在墙壁上、木头上帮着敲敲砸砸。
艾兰德城堡里基本上每年都有一次的建筑循环翻新、维修,德西长大后虽然不怎么动手,但看见工人们干过。
那些原材料是钢、铁、木,今天他手里的,只是竹子。
但万物不离其宗。很多事异曲同工。
李大和目瞪口呆地看着德西各种“心灵手巧”的创造。这兄弟总能给他带来意外惊喜。
这些事德西之前每天都在琢磨,看着小可各种干活儿,都不方便。
他全记在心里了。今天一气儿都改造了。
这点活儿当然还没完。他明天还要再砍几根竹子背回来,做别的。
教堂里之前,哪儿有这么能干又高效率的年轻男人。
况且还心思细腻缜密,把一个姑娘做家事的不方便全记在心里,纯粹想给自己和她,整理出来一个舒适怡人的“家”。
德西干活儿,小可也没闲着。她坐在旁边竹凳上,给德西的衣袖裤腿先加长拼接。
她的活儿不止这个。拿着那张脱了丝的旧床单,做鞋子。
新床单德西给她用了。她这张脱丝厉害、旧的,就可以剪裁做别的了。
对,就是把布料还算厚的部分,按鞋型剪下来,叠成厚厚的一摞,纳千层底。
一张床单剪下来,能做一双布鞋,给德西穿。
院子里墙上挂了两盏大煤油灯。德西叮叮当当地敲打着。毕可安安静静地缝补着。
李大和在一旁看着这“一家三口”。外加那一对儿\"老人\"比尔和李婆婆。
怎么看,都觉得像老少一家子。
*
到这月底,村里按工分发了粮。
公社大队决定口粮。
今年风调雨顺粮食丰收,每人一年大约三百多斤稻谷,秋后“分红”时一次性决算。
村里看着德西小可的勤劳表现,倒是给教堂五人预支了口粮。
老老小小现在粮食还算够吃,当然也要精打细算,配些红薯南瓜。
小可规划好了,还可以存一点粮,喂鸡。她又从庆和奶奶家,要了三只刚孵出来的鸡仔。有五只鸡了。
因为参加了劳动,布票也给了。五个人,85尺布。一下子发看着多,但是这是他们一年的量。
就是说,五个人的衣服、床单、被子、袜子,包括冬天棉被的被套,就这些了。
每人只能做一身衣服。而比尔又高又胖,他的衣服最费衣料。人均17尺。他做一身得20尺。
洪宁小巧。他的衣服,倒是可以用比尔和德西穿旧的衣服裁裁剪剪、再打点补丁。
按工分领钱。这没干满一个月,德西挣了7块钱、毕可6块,洪宁3块。比尔和李婆婆干的是宣传,每人3块钱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