还有人琢磨着,倒是也可以用化肥袋子做。省布料。
洪庆林瞅着那双贴合小腿的布袜,心里别提多难受了。
这,原本会是给他做的啊,他每天,也被蚂蝗叮一腿啊。
他看着坐在田埂上,满心满眼都是德西的毕可,拎着镰刀走远了。
不过,有了长筒布袜的德西,简直是如虎添翼。
今天毕可拿了两只竹篓。
德西先气势如虹地一鼓作气收割完、和毕可两人的稻穗任务,马上就开始猎杀泥鳅黄鳝。
今天明显比昨日抓鱼熟练。主打一个快、准、狠。
想到昨晚餐桌上,一家人的惬意满足、终于吃饱饭了的表情。
这时候,他精瘦的肌肉抖擞紧绷,浑身都充满了干劲。
今天有防护的,更不用担心被蚂蝗咬了。一只都爬不到他腿上。
收工时,德西抓了两个半篓。看见李大和过来,他立即拿着其中一篓,递给李大和。
他记得第一次抓青蛙时,自己忙活半天几无所获,李大和给了他满满一桶。
“大和,给你。”
李大和瞪大了眼睛,难以置信。
明明穷困潦倒的德西,是自己的国际援助对象。
教堂里几张嘴,就靠德西一个人外出觅食、\"养家\"。其他人都根本不顶用。
自己怎么能收他的东西。不不不,不要。
德西语气坚定。
“我今天抓得多。”
“你拿着,回家给爸爸妈妈。”
\"回家给爸爸妈妈\"这句话,在这里可太质朴、贴地气了。
李大和家里还有爷爷奶奶呢。弯腰大半天,能抓这半竹篓,也不过就是当晚全家糊口的一道菜。
“那我就不客气了!”
李大和接过来,拍拍德西的肩膀。知恩图报是可贵的品质,这个外国人,也很懂。
自己,真是越来越喜欢他了。
*
秋收忙完割稻这些天之后,果然劳动强度降了些。
德西和小可晚上收工以后,也没那么累,不会是、一回来就想躺下睡觉了,还能聊聊天。
他们一起学语录,思想。
德西和小可互相教授德汉双语。
当了老师的德西,严谨认真。他们还找到了之前教士们留在这里的书籍。
有英语、德语的。当然是宗教故事为主。
这位老师非常有耐心,晚饭后所有时间都与姑娘在一起。
如果当天不太累,也会在晚上去村里参加政治学习。
田埂上经常走着这一高一矮的一对儿。
庆林家就在村口边上,他跟他家的狗站在村口,远远地就能看到他们的身影。
他快有嫂子了。是一个贫农家的姑娘,他爹和哥哥庆和都特别满意。
哥哥结婚后,就该是这个弟弟了。但是庆林,没有想说亲的意愿。
幸亏,他年纪小,还能等一等。
他没事了就站在村口的土坡上,看着那对儿有说有笑地走来。
小可蹦蹦跳跳的,回头看着德西,不知道在叽叽喳喳地说什么。
庆林的心里,就像扎了一根针。
不过,他家跟别家不一样,与教堂的小可说亲,还是没可能。
他能怎么办?
德西一路上会跟小可聊很多事。
会说起巴伐利亚的森林风光,但不会提艾兰德城堡附近方圆几百里,都已经再次是他家私有的土地。
说起米斯巴赫小镇的教堂是什么样的,但不会提,那小镇教堂的维护修缮出资,都是来自他的家族。
说起加尔米施湖泊山峦的田园风光,但不会提,这处西德美丽的风景之地及周边,有家族在战后新建的多处度假村、酒店。
说起西德制造的汽车,有一种长得像甲壳虫的,已经销售到了世界上很多国家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