给家里写信,边哭边写。
不过一个月以后都适应了,都不哭了。干活也利索了好多。
如今,一个德国人来了这儿,还是个长相挺好看的年轻小伙儿。很快就成了知青们口口相传的新闻。
之前忙秋收,在稻田里各有各的区域和任务。
下了工德西也不进村、又只回教堂里休息,她们都没法再看见德西。今天可是又见到了。
这些城里的姑娘和村里的有些不一样。
她们爱美,一进供销社,仅有的那点儿护手的手牌蛤蜊油,洗头发的肥皂,全都供不应求。
售货员增加了一位阿姨,还得负责维护排队秩序。德西和小可也耐心地在队伍里等。
前面排队的几个女孩子,就频频回头看德西。一边看一边咬耳朵说话,边笑,边窃窃私语。
德西个子高,能将一切都尽收眼底。这种目光他当然太了解了。在大学里的女同学,可有不少这么看他的。
一个从小就被看脸的帅哥,虽然如今已经做了爹,但面容年轻、目光清澈、帅气不减。
这一路走来,多少女孩儿给他递过情书。大学里的约会邀请,就别提了。
不知道他家世的,只看脸;知道他家世的,心动得更疯狂。
他低头看了看旁边的小可。
这姑娘,心思纯粹得……。很。
她还不打算结婚,……想当修女,要嫁给上帝。
当然,他以前也是想要被上帝“取”的。
但是,现在不想了。
轮到他们了。
这会儿,售货员已经认识他了。话说得很痛快。
“司马德,你要什么?”
“我要,……”德西指着货架。
“来把钉子。两卷铁丝。一把粗的,一把细的。”
他买的东西,都是小可从来不买的。
小可也没钱,就在一边眨巴眨巴眼睛,看着他。
“一双解放鞋,那个最小号的。一双塑料拖鞋,要最大号的。还要,那身衣服,最大号的。”
小鞋子是给洪宁买的,拖鞋是他自己洗澡穿的。
“还要电池。”
电池不便宜,三节就3元。因为很贵,也没太多人买,大家都用煤油灯。所以不用票。
可德西最近进田里抓青蛙,只能用手电筒。
那手电筒之前的电池就不行了。比尔一直没钱买,只能省着点用。
德西在田里照得模模糊糊,好几次了,青蛙的活捉量都不行。老被李大和笑话。
后来知道原因是他的电筒不亮,还教他,把电池拿出来放在火上烤烤,就能再亮两天。
也就亮了两个晚上。现在彻底不亮了。
小可是那么爱吃青蛙。可他连看都看不清,还怎么抓。电池必须买。
售货员从货架上一一拿。
拿到衣服,她想起来了,扭头说,“不行,这个不能给你了。”
一件衣服需要6尺布票,每人每年16尺布票,约5米多,够成人做两身半衣服。那半身,给孩子做。
商店里这身土布衣服,是裁缝做好的。费了七尺布加人工费。
德西他们没有票。卖给他们,别人就没了。
这会儿布料不够,很多人衣服上都是拿旧衣裁了、在破洞的地方打补丁。
售货员公事公办地说。
“你没有布票,上次看你是刚来,已经卖给了你一身。这次,不能再给了。”
德西低头看看自己身上的。短不说,经常洗,晚上洗早上晾干。
有时没太晾干就得穿,等穿上去了田里、在太阳底下晒干。
李大和让小可给他裤腿接一截,可德西一直都没有机会,把干净的衣服给她去缝。
他想有身换的。便坚持道,“能不能帮帮忙?”