笔下文学小说网 > 灵异恐怖 > 天堂来的风 > 第296章 供销社买盐

第296章 供销社买盐(1 / 2)

那个在山东的传教士,安治泰,他做了些什么。

他不尊重庆国人民的传统文化和感情,他以传教为名,为德意志帝国的侵略和领土侵占、资源掠夺,打了急先锋。

随后,自己的祖父奉皇帝之令,来实施侵略。

但现在不是了。人民站起来了。

自己如今面对的,是一个独立自主的国度和民族。这个国家,虽然现在看上去,国力不强。

但人民有朝气。众志成城的力量很强大。

别的不说了。就拿一条来说,在c鲜战争中,打败了很强的美国。这也震撼了德西。

现在他自己的祖国西德,都正处在其\"鹰爪\"抓握之中呢,还没有独立的政治立场和外交主权,只能唯其马首是瞻。

西德政府探头探脑,想跟h国建交,好几次了,都没有落实。

阻力当然在美国那里。如今这里的人民,又反美帝。

现在,他在这里了。他要怎么做呢?

德西睡在床上,安静地枕着自己的胳膊,想了很久。

墙的另一边,小可睡得安安静静的。德西想起了这个被比尔养大的小姑娘,想起了庆和庆林兄弟俩如何针对她。

她蹲在地上小小一坨,伤心哭泣的样子。

刚才,那\"破鞋\"的意思,他懂了。

二战后,实施过灭绝暴政的德国,基本法第一条就是:

人性尊严不可侵犯。也是其宪法价值。

人不可以被羞辱。小可是多么纯洁可爱的姑娘,她不可以被这样羞辱。

当然,之所以这样,是因为现在的对立、敌视造成的。

现在他在这里了。他就要让比尔、小可和所有人吃饱穿暖,过被大家尊重的生活。

*

第二天的早饭很简单。清粥,咸菜,地里的菜尖掐下来烫了一盘,没有盐,就拌了点咸菜沫。

德西平常早餐里的蛋和奶、香肠、培根、肉片,都没有。

教堂里粮食不够吃,没有能力养猪。只养了两只鸡,瘦骨嶙峋,因为没粮食喂它们,一直倔强着很生气,不肯下蛋。

马上该秋收了。外面的稻田里倒是有沉甸甸的稻穗。

但是小可若敢把鸡放到田里,去啄公家的稻子,她可以试试看。

早上放的,中午,那两只就会不见了。

教义本就禁止偷盗,尤其现在是革命的非常时期,本来他们就处境艰难。

若还胆敢指使教堂的鸡,去薅社会主义的稻穗,更是会招来人人喊打。

但小可也曾经瞒着比尔,趁着夜黑风高时,偷偷地摸进了稻田。

撸了几把教堂门前田里的稻穗,装进手绢、揣怀里带回来喂鸡。

不然,这两只不肯下蛋的鸡,还能蹦哒着活到现在,还能在篱笆里自由自在拉屎?

此时,德西看着面前简单至极的早餐。没说什么,神色平静地把那碗粥一口喝尽,吃了两口青菜。

供销社离教堂走路要一个小时,德西和小可就顺着一道道田埂,边聊边走。

小可性子活跃,两个人在一起,她叽叽喳喳仿佛有说不完的话。

德西给她介绍西德的学生运动,人们现在在做什么,那里的城市乡村,是什么样的。

小可讲得更多的,是现在的革命斗争形势,村子里人们的生活。

到供销社门口,这会儿没有什么人。在生产队安排下,村里的人们从早上开始就出工,都在外面干农活。

此时两国非常相似的情况是,西德也正在经历二战后、经济的管制。

湖武这边农村的供销社,与西德村镇里卖百货的商店,基本类似。

高高的货架在售货员身后,前面有一个柜台,顾客需要什么,售货员便取下什么给他。

德西进了供销社,发现除了天花板矮一点,室内光线暗一点外,和西德村庄里购物的地方,并没有什么不同。

今天除了买盐,还要买别的。

比如,张山说,他的鞋子不合格。

售货员是一个年轻女孩,和小可一样扎着两个麻花辫。看见进来的德西,有点懵圈。

这里的外国人向来只有比尔,他高高胖胖,可是一个六十多岁的老头了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