资金方面,美国贷款青睐艾徳勒克这样的大型规模企业,大肆放水。
艾徳勒克这条大鱼,又游了起来。甚至在那藏宝山洞里的黄金储备,都还没有用上一克 !
战争消灭了太多青壮年日耳曼男子,柏林几乎被夷为平地。
剩下的女人们,成了废墟中的清理、建设者。她们用柔弱的力量,又支撑起了这个国家。
有了资金、能建设、开工制造了,就减少了失业。陆续被释放的德军俘虏,欧洲经历战乱的幸存者们、难民,都开始找工作。
尼莱斯入狱了。但他失业的儿子尼克尔来找到哈德里,请求得到一份工厂里的工作。
对老朋友,和既往军官团后裔的幸存者们,艾徳勒克都没有拒绝。
给求职者提供职业培训,扶助他们尽快融入到工程建设各个项目中。
*
二战后,整个欧洲战场,全是建筑废墟。
慕尼黑遭到盟军七十多次空袭,市区超过四分之一的建筑被完全摧毁,老城区几乎被夷为平地。人们无家可归,很多人流落街头。
马克贬值,几乎不能在市场上进行贸易,当局又发行了新的货币。
这一切,活得久的人,经验就多。哈德里对货币贬值提前有了十足准备。
德国本身拥有良好的工业基础,也是底蕴犹存,只是缺乏资金和原材料。
在马歇尔计划援助下,艾徳勒克家扎根、并立足于西德地区重建。
而家族的萨米尔基金会,本来就是巴伐利亚地区的财阀。
基金会投资人可不止艾家,还有涉足政坛的民族主义者。
二战后期,他们曾积极寻求同盟国支持巴伐利亚独立。
和一战后一样,巴伐利亚想成为自由和平的地区,他们觉得我们一直就是崇尚和平与艺术、浪漫的,不想再跟普鲁士军国主义的好战力量,绑在一起了。
但在东西德分裂状态下,若是巴伐利亚独立了,会严重削弱西德对抗东德的资本。
确切地说,是美国对抗苏联的力量,就弱了。
不过,盟国虽然不支持独立,但允许巴伐利亚州在西德,拥有更多的自治权。
这样一来,艾德里克家的产业创伤、包括政治伤痕,都非常小。
家族中没有一人离开德国。看到废墟中的一切,这些日耳曼男人,用传统的严谨和认真重建家园。
而艾徳勒克选择了亲美路线。战后发生了太多事,让哈德里坚定了远离苏联。
比如,苏军攻占柏林后,在柏林对德国平民女子报复的暴行。
比如,苏联在1948年6月封锁西柏林,制造“第一次柏林危机”。
而美国坚持向西柏林的民众,空投援助物资。饥饿的孩子们欢呼雀跃地,期盼着天空掉下来的糖果和食物。
这样的场景,在当时体现出美·国 巨大的经济优势和道德优势。
以至于斯大林意识到封锁无效,只好在1949年5月选择妥协,解除对西柏林的封锁。
艾徳勒克家从此坚定地、与美国捆绑在一起。与多家美企结盟,引进美资参股。
领导旗下企业和建筑工人,从清理废墟开始,一步一步建设慕尼黑、法兰克福、纽伦堡、斯图加特、乌尔姆,直到首都波恩。
有了资金,家族完善的工业制造体系,飞机、汽车、船舶制造、钢铁工业,全部得以运转。
但受制于战后管控,也不得不放弃军工领域,将主要精力集中在造船、桥梁、道路和建筑等民用领域。
他家的工厂从来没有出过虐待劳工的丑闻,甚至在纳粹高压时期也如此。高素质的技术工人们,很快回到了工厂开始工作。
慕尼黑严格遵循战前的城市格局和风格进行重建,恢复了巴洛克式、哥特式等历史建筑的原貌。
战后仅仅过了5年,到1950年,德国经济已经恢复完成了,可以说达到了战前的水平。尤其西德,非常有活力。
可是对华国,哈德里彻底失去了踏足或了解的兴趣。